篡改历史
当然,仅有“枪杆子”是不够的。为了给自己的叛乱和篡位披上一件冠冕堂皇的合法性外衣,明成祖朱棣还大量用到了“笔杆子”。
首先是开动国家宣传机器将建文帝朱允炆形容成一个奸恶、不孝、淫邪之徒,谴责他和围绕在他左右的“奸臣”们的道德败坏和祸国殃民。作为一项与之紧密相连的重要工作,朱棣废除了“建文”年号,宣布朱允炆在位期间的4年仍使用太祖年号——即“洪武”,他自己的“永乐元年”则直接上承“洪武35年(1402年)”,而非“建文4年”。按照这种说法,建文朝成了“君位虚置”的非法政权,史家曾称之为“革除”时期。
不过,更花功夫的还是将自己打扮成一个符合儒家道德的贤明君主的形象。朱棣自称,太子朱标死后,太祖其实原本就想立自己为储,只是由于“奸臣”的“谗言”而作罢。为了更有力地证明这种说法,朱棣还编造自己的身世,谎称自己是太祖与马皇后的嫡子。
欲达到上述目的,成祖在位的前10多年里,他和心腹重臣姚广孝、解缙等人主持对现存的历史记载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的删除、篡改和编造。永乐朝先后编纂了证明朱棣合法性的《奉天靖难记》和《天潢玉蝶》两部著作,两次大规模修订《太祖实录》。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把那些不利于朱棣帝位合法性或与他自己宣称的那些东西相矛盾的记载统统抹除,换上支持和美化他的历史说辞。不用说,其中塞满了未经证实的武断说法或者干脆是精心捏造的谎言。
例如,从已有被证实的史料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实朱元璋有过想要让朱棣这位自己最欣赏的儿子——这倒很可能的确是事实——成为未来天子的念头。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帅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幅朕意。”无疑,朱元璋的确把朱棣看作维护朱明天下的肱股支柱,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这段敕谕的主题是勉励朱棣尽忠职守,看不出丝毫要立他为嗣的意思,精明过人且铁石心肠的朱元璋更关心的毕竟是朱姓江山的长久稳固。相反,他实际上很早就虑及朱棣权势过大,所以晚年曾多次告诫:“燕王不可不虑”,并在临崩前下遗诏:“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许多人认为,这道命令主要就是针对燕王的。
此外,历史学家经过大量细致的考证和研究得出结论,朱棣不可能是马皇后所生,其生母应该是朱元璋的某位嫔妃,并且她很可能不是一个蒙古人就是一个朝鲜人。
后世的学者和民间还一直有这样一种未经证实的揣测:明成祖之所以不惜耗费巨资,派遣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完成比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西欧航海冒险家早了近一个世纪的远洋航行壮举,其实是为了秘密探查传说中亡命海外的建文帝,后者才是他真正希望寻到的“宝”——郑和的船名叫“宝船”。
还有人进一步怀疑,朱棣被后人广为称颂的另一件历史功绩,即编纂规模达2万多卷的《永乐大典》,表面上是为了向天下儒生展示自己大兴礼乐教化的圣君形象,但其更隐蔽的目的则是借搜集藏书为名将散落在民间的一切对自己的不利记载一网打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