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古典音乐的圣俗二分导致伪装的古典乐迷大增,大增的伪装乐迷又造成惯于愤世嫉俗的知识份子不想努力去好好分辨‘孰真孰假’,轻易去嘲讽真心想付出的诚实古典乐迷;于是,接触古典音乐界很容易发现真假莫辨的窘境,这是所有诚实的古典音乐迷最挫折的现象。
古典音乐明明是外来文化,却轻易在圣俗二分与修行主义的文化习惯下,发展出西方社会罕见的诡异结果。我个人虽 然狂热于专注古典音乐,认识到法国古典音乐界的深厚素养;但是我也知道法国对流行音乐的尊重,一位流行女歌手伊莲被订出全国性的纪念日,一出钟楼怪人舞台 剧的音乐令人心醉,这都绝对不是对音乐圣俗二分的社会能出现的价值观平等现象。
我个人很不赞成‘对多样音乐通通要涉猎’的看法,那是一种太廉价的多元主义,往往是虚无主义的帮凶。我主张的 是,多元化的社会并不是人人都多元化,而是人人可以自由选择他自己想要的一元化,多元化社会是透过一元化个人而组合成的。但是我们的文化价值却完全相反: 社会明显的圣俗二分一元化,导致伪装的古典乐迷大增;同时却基于修行主义,要求个人要有多元化的修行境界来包容‘伪装的古典音乐迷’。结果,不只非古典音 乐被岐视而削弱,乍看强势的古典音乐也因为伪装者过多而肤浅谬论当道。
暂时的结语:能否摆脱这种文化困境?
这个古典音乐的入门问题己经不是单纯的学问了,它牵涉到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特定的结构问题。我相信前述的‘阅读 音乐的结构’与‘自我认知的不可靠性’都不是太深奥的学问,一定有很多人能理解这些入门问题;但是牵涉到文化结构的限制,面对大环境沈沦的知识份子却显得 那么无力。真的是生活太累无法兼顾这种文化问题的反省?还是修行主义的惰性导致个人宁可选择沈默不语或怪诞逍遥?
网路曾经是一个理想,但随着参与者众,竟无可避免地走向相同的命运:占据大型讨论区与高人气部落格的意见,仍是以资料收集者占绝大多数,分不清网路与杂志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这一切问题,反映的是文化深层的问题:惯于圣俗二分,没有真正的价值观平等,被圣化的古典音乐界反而多出一大 堆伪装者。喜欢与尊重古典音乐不能避免这个困境,只有诚实地面对古典音乐、不管是圣是俗都发自真心的热爱古典音乐,积极地走入现实世界分辨真假古典音乐爱 好者,或许有可能避免这个难局。
相对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任何人只要善尽本份,把现实生活做得尽善尽美,不需要神圣修行境界就可以平等地与圣 人同入天堂。这种真正的价值观平等,不会把明明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摇滚乐迷逼上古典音乐界而导致虚伪,也不会高举古典音乐的神圣而导致单纯的音乐喜好负上无 意义的道德包袱。这种文化处境下的古典音乐环境,也许才能让诚实的古典音乐欣赏者安心地分享内心真正的感动。
(五)关于“读谱听音乐”
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 情节和思想的媒介。人,在音乐中表达和感受来自他人或者自己的情愫,又在感情中照见和发现或者愉快兴奋或者惆怅苦闷的心灵。音乐与人文,也是如此。不管是 音乐创作、音乐认知、音乐传统、唱片版位、音乐教学、音乐学术等等诸方面,音乐与人文的关系都不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音乐与人文的观点、信 息,希望对大家进一步了解音乐与人文有所帮助。
进入古典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门鉴,就是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它’。当然,‘阅读古典音乐的音乐资料’远比‘阅读 古典音乐的文字资料’还要难上非常多,因为人类先天不容易专注在听觉讯息(这部份会另有专文论述)。于是古典音乐界往往出现诡异现象:对古典音乐相关资料 了若指掌,却明显没有听到音乐的真实内容。 ’
这里隐含一个重要的古典音乐之入门问题:人类先天无法专注在听觉讯息,那么如何完整吸收一首古典音乐的讯息?也就是说,很可能所谓的入门问题,就是发生在:真诚的古典音乐欣赏者比起入门者而言,拥有个人独特的一套专注吸收音乐讯息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