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时空 > 音乐学苑 > 正文

音乐与人文

2010-04-02 00:37:58    文化素质网

(一)音乐即人文

  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人,在音乐中表达和感 受来自他人或者自己的情愫,又在感情中照见和发现或者愉快兴奋或者惆怅苦闷的心灵。音乐与人文,也是如此。不管是音乐创作、音乐认知、音乐传统、唱片版 位、音乐教学、音乐学术等等诸方面,音乐与人文的关系都不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音乐与人文的观点、信息,希望对大家进一步了解音乐与人文有 所帮助。

  笔者之所以持续关注音乐理解问题,究其原因,是心存一点小小的奢望:想为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一份子应享有的 形而上尊严寻求辩护。同时也继续为维护这种精神文化尊严的理论学科——作为达到这种精神文化内涵的理解的音乐学——进行辩护。音乐在国人眼中,太多的时 候,或是被当作技艺把戏,或是被当作消遣娱乐,或是被当作宣传工具,或是被当作风雅附庸。这是笔者习乐过程中所亲身经历的切肤体验。音乐在中国一般民众的 意识中,基本上还没有被作为“文化”——不是描述意义上(即人类学意义)的生活方式,而是规范意义上(即哲学意义)的生命升华。而在学院里,音乐要么被异 化为技术训练的展览,要么被风干为枯燥乏味的标本。音乐究竟有什么值得令人为之神往的“意义”?这样的问题似乎少有人问津,而这个问题却是决定音乐具有文 化品格的关键所在。

  当贝多芬说“音乐是比哲学更高的启示”的时候,他不是在比喻的意义上,而是以“此在”的意义这样说的。音乐是 直接步入“真”的通道。因此,音乐与哲学平起平坐,甚至更高。如果音乐仅仅是感官性的“美”,它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精神高度。康德在其美学中,用“崇高” 的范畴将审美概念进一步扩大,使审美具有了深广的精神维度。但后人却拘泥于他的形式主义概念,从而丢掉了康德美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可能性。正如达尔豪斯所总 结的(《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第四章),“(康德的)决定性证言是,艺术不需要是美的而成为艺术。”。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论点。为了揭示人性的深刻内容,艺术可以是不让人愉悦的(因而是崇高的)。贝多芬所有的晚 期作品都有这样的质地,极端当然是“极其难听”的《大赋格》。康德的美学思想直接预示了二十世纪以“丑”为“美”的现代艺术。而海德格尔在他着名的论文 《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更是直截了当地指明,“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与发生” 。艺术于是成为人类把握世界和认识自我的最根本的方式之一,故此,艺术(包括音乐)才具备文化的资格,才可与文学、哲学、历史相提并论成为“人文”现象而 值得我们为之呕心沥血。

 

  (二)音乐传统与人文精神

  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 情节和思想的媒介。人,在音乐中表达和感受来自他人或者自己的情愫,又在感情中照见和发现或者愉快兴奋或者惆怅苦闷的心灵。音乐与人文,也是如此。不管是 音乐创作、音乐认知、音乐传统、唱片版位、音乐教学、音乐学术等等诸方面,音乐与人文的关系都不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音乐与人文的观点、信 息,希望对大家进一步了解音乐与人文有所帮助。

  音乐艺术与人类所从事的其它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无不受人的心理活动的支配。音乐实践的三大环节,即 创作一表演一欣赏,都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音乐艺术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它与人类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把哲学看作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 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一方面揭示出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在这里它体现了一种反映某种世界观的认识论;另一方面,它在揭示出这种关 系的同时,又充分阐明了一种逻辑手段,也就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而音乐传统的研究既具有认识论的本质,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方法论的基础 上,所以,哲学对于音乐传统研究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基础理论。音乐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 发现了人类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音乐产生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它一旦产生就要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并参与人际关系的交流, 以实现其社会功能。

 1/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