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词是传统中国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诗词题材来源广泛性与多元化决定下意境世界的宏博与精奥,是传统山水诗词最鲜明的特征。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山水诗词的意境世界作了梳理与总结,以下从四个方面对其论述。识见所囿,疏漏纰缪难免,恳请老师和同学指点斧正。
一、自然的多情的风物 自然的无限的丽质实在是造化对山水诗人最优厚的惠赐。诗人对千姿百态的自然的诗情观照缔造了传统山水诗词。如是观之传统山水诗词绝不仅是有名的语言和精妙的文字。每一首山水诗词的背后都有一祯独特的风景。
清新明澈的风景“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自然山水之最初为中国诗人所赏爱,因此“清”境。“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生命的心源之美。中国传统山水诗词的清新明澈的风景,根植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命境界,以自然特有的山水清音,水月清照,窗牖清光和花影清魂等意象,唯美浪漫地呈现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
绚丽华美的风景 屈子的“芳菲世界”最早拈出自然绮丽明媚的风致;正式的山水诗歌创作形成后满怀忧生之嗟的六朝诗人对于花光水色和芳林云岩等的精微描写则几近“斗巧”的地步;盛唐人们对人间世俗价值充分肯定执著追求,对于锦绣山水美质的偏爱也当然地成为山水诗人自觉的感情涌现,从而无愧传统山水诗歌流光溢彩的顶峰时代。
荒寒远寂的风景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将楚地风物开发为诗歌境界,最早发见荒寒之境的魅力;“唐人惟柳子厚深得楚学”宋人严羽有此一句“独断”评论。盖源于柳宗元对荒寒之境的倾情诠释,不然怎得"寒江独钓"这样亘古经典的诗画佳题!不止于此,传统山水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断雁啼鸦,寒塘蝉影,幽林岩石,霜天落木和孤舟月影等都深得一份荒寂的况味,成为传写不衰的意象。
飞动流转的风景 古代诗哲独具的“俯视往还,远近取与”的宇宙观照方法俨然培养了他们俯仰自得的博大胸怀和情思气韵。宇宙观照方法内化为山水诗词的抒情趣味。浑灏的自然山水在诗人笔下化作飞动的猴猿,腾越的山壑和起伏的林杪。山水风物描摹的吐纳自如便有了山水诗词飞动流转的风景。它是宇宙生命情调的自然呈现,是山川草木日月风云藉诗人妙笔而获致的美的律动。
二、音画的融通的佳境 音乐与绘画同诗词艺术一样皆源于自然,因而传统山水诗词中必定存在着与诗词相互融通的音乐绘画意境。
诗词与音乐的融合 “钟似山,磬似水,竽笙箫管似日月星辰”传统山水诗词的音乐意境是与天地宇宙融融相合的极近自然的音乐;传统乐器都有某种确定的乐象,譬如琴瑟的清灵,古筝的激越,角声的悲壮和箜篌的神秘等。这种乐象往往吻合着自然山水某一特有的物色。传统音乐所具有的弥漫性和穿透力以及传统乐器特有的表现力特征使有限的山水有了无限的意韵,架设了音乐与诗词相通的桥梁。
诗词与绘画的通达 “诗原通画,诗画一律”在传统中国艺术观念里不曾出现诗画的分疏。传统独有的艺术观念里“画”与“诗”是“风景”的同义词,是艺术审美观照中的“山水”本身。诗画关系潜潜相通的因缘恰是传统艺术境界中太过浓重的自然意识;“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诗画融合更重要的是诗情画意的通达。诗词与绘画依托各自优势特征互为补充,从而达成诗画潜潜相通的艺术境界。
三、生命的诗意的栖居 传统山水诗词一如其他诗词都是诗人感性生命的层累符号,是诗人强烈生命意识的萌动与绽放。生命自然不是一帆风顺,生命的行程中有着无奈的怅惘和孤独的流浪。然山水的诗意却让诗人在怅惘中觅得新机,在流浪里找到归宿。
生命的怅惘与新机 传统山水诗人大抵深怀一份怅惘感伤的通性。芊芊青草,蒙蒙烟柳,风悲日曛,野风古原,这些吟唱不衰的风景,以其莫名的感伤和永恒的魅力,长久地映现着诗人的愁怀诗心。然而自然山水新新不已生生不息的力量又是不能阻扼的。诗人们在山水中倾吐悲情又在山水中洗濯悲情。塘生春草,微雨初晴,风日流丽,鱼跃鸢飞等都是诗人不尽的生命甘露。因此山水诗人又往往在自然山水中汲取生命的新机,抚慰忧苦的灵魂,安顿怅惘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