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前天回到国内了,以后自由安排的时间可以预见地将是少很多了,所以这两天急着要把杂事都处理一下,免得以后影响了科研进度,否则那可就是罪莫大焉了。杂事处理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不过很多的杂事一件接一件地处理也能让人生出莫名地懊恼。这懊恼慢慢散开去,竟也烦躁的很。
很想放松一下从中解脱出来,来抚平心绪。怎么放松那?那种打场篮球,爬次老和山到植物园里逛逛,或者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我了。现在的我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心灵的“放松”,让心里装的东西和原来的有点不同才好。刚好前两天有个朋友给我说今天有场话剧的演出,本来就有看话剧的嗜好,于是就早早地赶到了剧场,挑了个靠前的位子坐下了。
等待开场的时间里,拿起了剧目介绍,剧名叫《迷城》,从简介中知道了剧情大概是讲大学生生活的。还好,题材离我很近。
幕布于不知不觉中拉开了。一群穿着很搞怪,又五颜六色的人出现在舞台上了,台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一时我很疑心他们是不是把剧目介绍搞错了。随着演出的进行,很快,我心里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原来这是把电脑游戏中的场景搬到了舞台上。怪不得我看不懂!当然我相信其他的观众不至于像我这样迷茫到底,因为大多数的同学还是对电脑游戏比较熟悉的,像我这样四年大学生活几乎不打电脑游戏的人毕竟是少数。
剧情讲的是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完全浸淫在虚拟世界里的同学为了让同学帮自己打赢一局游戏,竟不惜把对方的女友骗到一个快要爆破的房子里,威胁如果不答应要求,就要让其女友和这座老房子一起灰飞烟灭。对方或许太忙,因为忙着要出国,明天就要飞走,对这个事情就不是太放在心上,不过最终还是答应帮他过关了。不过帮的过程并不是很干脆,多少有些自己的小九九。其间,那个男生对自己女友的冷漠让我心寒,虽然最后剧情交待是他知道那座房子推迟爆破了。我们不是很清楚他们是如何相爱的,但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我想无论如何要坚持的,有些时候对名利的过分追逐非但追求不到什么,反而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无论是剧中那个沉迷网络的圣骑士还是那个要出国的大法师,他们的问题我想都源自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很多的时候过于功利,过于缺乏对人价值观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身边有太多的人由于思想的滑坡和价值观的混乱导致自己干了很多多年以后回想起来都后悔不已的事情。
回想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吧,往往一个游戏高手坐在电脑前打,其他的同学站在其旁边观战,脸上都一副惬意的样子构成了大学男生宿舍独特而永恒的风景。像我们宿舍的几个人,他们的午饭一般都是让我捎带的,看到宿舍的同学玩网络游戏痴迷的样子,我经常发问这就是我们的大学生活吗?我们刚上大学时,早晨在之江主楼前草坪上大声背诵丘吉尔在二战初期危难之际就任首相后首次在国会发表的演说《Blood,Sweat and Tears》的激情哪里去了?傍晚我们一起跑步三公里到九溪的那种“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哪里去了;晚上钟楼的自修室里,非要把微积分题目做穿的执拗哪里去了?卧谈会上,对人生理想的憧憬哪里去了?
大多数同学从一个四有青年蜕变成一个虚拟人仅仅用了半年多一点,一个男人应有的刚强、责任和尊严找不到半点影子。
昨天,和导师在饭间聊起国内和美国的差别,竟然发现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不了解,我们这个社会素质的低下、价值观的迷失到了什么程度!美国的女人,胖子很多,可是减肥的很少,因为他们的家庭观念很重,妇女不会担心自己老了、胖了会受到事业有成的丈夫的嫌弃,反观我们国内那?《中国式离婚》曾经让多少人产生共鸣啊!
很多国内的家长很怕女儿出国,尤其是美国,因为他们怕女儿到了美国后受到西方社会氛围的影响,动不动就同居,给女孩子以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伤害。其实美国人早已经过了那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又回归到家庭了,反而是我们中国人是最不严格要求自己的了,最缺乏责任感和职业素质的了,这些听导师说导致很多中国人在美国的口碑很差。
自己那?我虽然不打电脑游戏,也决不是那种天天呆在自习室里看书的好学生,大二以后太多次我不去上课了,有两科我还依然决然地挂掉了,感觉自己过不了就马上交卷走人了,大学的时候有太多的迷茫,太多的无聊,我感觉大学生活就像今天的剧名一样!可是当时的我又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去解决它,有很多次打开电脑想尝试着安装几个游戏,像其他同学那样尽情地全身心投入地享受几把。可是我实在是对电脑游戏不感兴趣,且认为这个太浪费时间。
一段时间我是很想找个老师聊聊的,可是接触到的老师让我感觉实在太忙,忙的非要数钱数到手抽筋。记得刚搬到玉泉的时候,学校里的道路随便你骑车怎么骑,因为那个时候校园里压根就没有几辆车,不用担心被车撞到。仅有的那些基本都停在行政楼前,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潘云鹤的车牌号是浙A00097。不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土科馆楼下就停满了车。既然找不到良师益友了,那就自己想办法吧。我苦思冥想了几天,终于定下了这么几条雷打不动的规矩:一、每天早上起来到操场跑五公里。二、每周去健身房至少两次。三、每学期要阅读至少50本社科类的书籍。有一段时间看这些书简直疯狂了,学校的图书馆满足不了了,就办了一张浙江图书馆的卡,几乎每天跑完步匆匆吃完早饭紧接着就赶到了那里,书包里带足了面包牛奶当作午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看了尼采的《曙光》、《科学的悲剧》、《悲剧的诞生》等等,我感叹他所宣告的曾经使整个西方世界震撼的:“上帝死了!”。当然,他的“超人哲学”我是没能够真正理解的。历史方面我读了《史记》、《汉书》、《三国志》、《明史》等等,当然也没有忘记读当时流行的历史小说,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被拿下了……
当然大学里还是有现在回忆起来,都有点热血喷张、心潮澎湃的事情的。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张继昌给我们土木系主讲毛概,有一次有个关于毛主席的观点我不是很同意他的,就直接卯上了,激动之下就赶到讲台上辩论起来了,这还不算,我还把我们班的五六个人都叫到讲台上给我助阵去了,最终我们赢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几个的分数都出奇的高!还有一次是大三选修《世界宗教》,那个女老师的上课方式让我对女老师都保守到不行的偏见几乎一扫无余,她看我对军事历史感兴趣,就专门给我留了两节课让我给大家主讲第四次中东战争,学期结束还专门找我让我配合她完成一篇宗教方面的论文,无奈我刚开始做一点东西,我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就开始了……
三年的时间虽然代价巨大,不过现在想来我还是应该感谢老天给我的这三年的苦难,因为在这三年里我又重新拾起了丘吉尔的《Blood,Sweat and Tears》,《列子.汤问》里面的《愚公移山》,在快要胜利的前几个月,我几乎天天爬到老和山顶指着老天背诵毛主席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大战过后是平静,出奇的平静,平静的时候更多是对自己的反思。不仅我在反思,我们同学都在反思,我想他们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心愿,但愿迷城不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