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一个”《赵氏孤儿》,不是那些《赵氏孤儿》 |
|
你所知道的《赵氏孤儿》也许是《史记·赵世家》里的一段历史传奇,你所知道的《赵氏孤儿》也许是元杂剧里的一部悲剧名作,你熟悉故事里每一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你震动于牺牲与忍辱的崇高,你为“大仇得报”的结局感到大快人心,这就是你心目中的《赵氏孤儿》,广为人知的《赵氏孤儿》。可是,《赵氏孤儿》一定是这样的吗?只有这一个面目吗?12月23日晚19:00,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黑白剧社为我们带来一场你所不知道的《赵氏孤儿》,告诉我们,答案不只是一个。
虽然定于六点半检票入场,但是从五点半开始,永谦活动中心的门口就排起了一溜长队,从各个校区赶来的同学们顶着冬夜寒风却热情不减。时有路人经过奇怪地询问,“这是在排什么”,立刻遭到众人“鄙视”的眼光“黑白剧社的演出啊,这都不知道”;有一位路人甚至还以为是招聘会才会有如此火爆的场面。
七点钟话剧准时开演,低沉的鼓点和辽远的箫声牵引着观众触摸着一个孤儿的梦境走进古老的春秋晋国。故事采用倒叙的结构,命运的风暴在孤儿十六岁的成人典礼上掀起,孤儿的命运一开场就被悬置在高空(像那位俄狄浦斯王)。然后随着程婴的讲述,回溯了十六年前的故事,揭开“孤儿”身世之谜。
十六年前,晋国世家赵姓一族因功高盖主素令君王心有忌惮。赵朔娶妻晋国公主庄姬,其人飞扬跋扈,怀孕时与赵朔争吵冲动之下诬告赵家阴谋图反,又逢奸人屠岸贾等人推波助澜,终招致赵氏上下满门抄斩之惨祸,仅留庄姬产下一遗腹子。大夫程婴,本为一介草民,受命入赵府为庄姬诊治。庄姬自疚赵氏灭门惨祸,急欲保赵家唯一血脉,托病是假,实则寻程婴托孤。程婴内心百般斗争之下终接受孤儿,中得遇义士韩厥护航,顺利将孤儿带出赵府。屠岸贾闻孤儿遗失,下令屠杀全城满月婴儿以为威胁,程婴万般无奈以亲子易孤儿,又从公孙杵臼之计,假意告发公孙杵臼窝藏赵氏孤儿,以公孙杵臼与亲子两条人命换得自己忍辱负重抚养孤儿十六年,一心只盼孤儿长大成人报得大仇。
然而十六年后的孤儿,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如何抉择?尽管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是孤儿一开始发出的“我是谁”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他是谁,是赵朔的儿子吗?不,赵家的一切他从无知晓;是程婴的儿子吗?不,他是杀死程婴儿子的“间接凶手”;是屠岸贾的义子吗?不,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从还未出生的时候,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意愿加诸在孤儿的身上,赵朔、庄姬、韩厥、公孙杵臼、程婴,在所有人的眼中,孤儿就应该是一个复仇者,而且只能是复仇者。但是孤儿的自我呢?陷入“我是谁,我从何处来”的恐慌,背负家仇和无数牺牲的沉重,面对“该往何处去”的迷茫……黑白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痛苦挣扎的孤儿,“To be or not to be”的中国式哈姆雷特。
舞台上安排了两个结局,一是孤儿选择不杀,程婴自刎而死;二是孤儿选择复仇,屠岸贾死。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哪个是梦,哪个是真实,留待观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这已经不重要了,不管选择哪个,赵氏孤儿最终都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精神上无依无靠的孤儿,在人世间颠沛流浪。
这部戏展现了黑白剧社作为校内历史最悠久的话剧团一种成熟的姿态。能够驾驭如此跌宕起伏的历史悲剧,舞台上精准的走位、配合、场面调度,人物表演收放之间都表现出黑白人非凡的掌控力。以及从现代角度进行的剧本再创作,十分具有独创性,在形象塑造上,扩充丰满了历史人物,如对程婴“平凡”形象的描写,对屠岸贾杀戮心理成因的交待;在主题思想上,破除了传统剧本“忠孝义”的道德宣教色彩,而另辟蹊径表达对人性的深度挖掘,最后“孤儿”形象变得极具象征意味,指向现代人无所依托的精神状态,对所有人发出“如何存在”的拷问,思想深度非常人所及。美中不足的是台词方面,历史剧的语言风格须保持统一,不能太文言文,也不能太大白话,因此常接近于半文不白,这要求在用词上多加斟酌,以免出现不恰当的词语破坏氛围,《赵氏孤儿》剧中有出现几处用语不当,比如韩厥讲述自己初见程婴义举深感佩服的惺惺相惜之情,冒出“怦然心动”一词,当即不少观众笑场。不过这说明,黑白在原创方面还有成长空间,成熟的姿态并不意味着停滞前进,让人期待着黑白更上一层楼。
演出结束后走出永谦活动中心,听到身后黑白人整齐的呐喊“谢谢观看”,其实该说“谢谢”的是我们。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意义的部分撕开给人看”,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陶冶”,黑白剧社带来《赵氏孤儿》这部历史悲剧作为新年专场演出,让我们品味到了悲剧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