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时代发展,志愿活动也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授与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人一世才是最重要的。 |
|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1999年,学校每年选派7-12名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四川昭觉、贵州湄潭等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至今共选派了10批80名志愿者。支教团成员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当地的教学工作以外,还积极创新举措,通过搭建东西部之间的沟通渠道,发挥志愿者的桥梁作用、宣传作用和引导作用,通过捐资助学、助教等活动,有效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2007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凭借出色的工作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计划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其事迹入选第四届“奉献者风采——在西部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事迹报告团”。
发挥志愿者的桥梁作用,让孩子走进教室,夯实教育基础
提高受教育率是夯实教育基础的重中之重,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把“让孩子走进教室”作为支教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早在第四届支教团就开始通过东西部之间的结对捐助活动,帮助彝乡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的成长。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宋冰晨、王维松等队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建立了“浙江大学支教团”网站(www.2800.zju.edu.cn),通过网络媒体寻找热心人士的帮助。2006年底,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功组织了“百人圆梦大行动”接力计划,联系浙江各级媒体进行宣传,通过“一对一”的资助方式,支教团为支教地160余位品学兼优而因家庭经济窘困面临辍学的孩子解决了一至五年不等的学习生活费用。据统计,参与此次活动的浙江热心市民近千人,募集资金总额逾十万元。在总结前几届支教团资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支教团突破志愿者身份的限制,将寻找资助人变成寻找“特殊的志愿者”,为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平台。
发挥志愿者的宣传作用,让学生迈出大山,拓展教育模式。
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而言,开阔眼界、提高自信比授予知识更为紧迫。为此,支教团成员积极拓展教育模式,联系东部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组织开展了“爱在浙滨”系列活动,筹集资金帮助部分学生实现“迈出大山”的梦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2006年4月,接受“百人圆梦大行动”资助的两名彝族小学生,跟随支教团从四川省昭觉县来到杭州,参加为期三天的主题活动,得到了众多热心市民的帮助。同时通过媒体招募社会志愿者,吸引更多的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走进大山,给学生讲述山外的见闻。在活动过后的交流座谈会上,许多当地学生表达了“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
发挥志愿者的引导作用,让老师追求事业,深化教育创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通过交流和培训,大力支持西部贫困地区一线教师的教学和研究,鼓励教育创新。近年来,由支教团主办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各类教师培训班在支教地已开办数十场,受益教师达千余人,其中的骨干分子还经支教团的推荐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中国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培训班”等。为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热爱教育事业,2007年,由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出资赞助,设立了“浙江大学支教团教师奖教金”,每期金额为5000元,奖励5名从全县范围选拔出的为昭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