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原创 > 驿路心语 > 正文

曲波惊梦

2007-11-18 20:56:38    雪恝悒之殇/文化素质网

编者按:本人对古琴的迷恋深矣难耐。

垂柳映帘,篱落纷扬的日子,拘一辗清波,于明彻透凉的石脊之上,展袖安琴,花飘随风,音跃如虹。秋风乍起,蝶舞回环,细枝摇曳,抚琴之人端坐,沉肩,坠肘,十指轮动,乐符从指尖悄然流泻,如泣如诉,心静,身静,情更静。

古琴,那么的古老却又无限,可以想象,古人是以怎样的心境面对她——这个一生中的挚友。悠扬的乐曲就是作者心情的写照,空灵的琴韵编织着作者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古琴,如此典雅,如此神秘,令人无法抗拒。

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琴德的标准。

明朝徐上瀛则在《溪山琴况》中阐明了“未按弦时,当光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冷然音生,疏如寥廓,空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或章句舒徐,或缓气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淡,渐人渊源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久引伸也,复探其迟之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沸,石涧流寒,而日不知晡,夕不觉蛊者,此希声之寓境也。”

散板、缓起、入慢,此为抚琴之特质;融实入虚、虚实相涵,此为琴韵之表征。恬逸、闲适、虚静、深静、幽远……一切清和淡雅、温柔敦厚的词句都可以用以赞美她。

那么,何谓琴乐之境?琴之为乐,宣情理性。动人心,感神明。或如松竹梅兰,云霞风雨。或如清池怒海,泰岳巫峰。或如诗经楚辞,宋词唐诗。或如长虹丽日,朗月疏星。其韵可深沉激越,欣然恬澹。其气可飘逸雄浑,高远厚重。乃含天地之所有,禀今古之所怀。相依相比,相反相成。此其境。

为了追求和表现那种优雅恬静、孤高岑寂的意境,琴乐强调“音至于远,境入希夷”的境界,《溪山琴况》中形容之为:“其无尽藏,不可思议。”;“琴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迂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这种境界的落实则为一种绝去尘嚣、遗世独立的希夷境界,如:“深山邃谷,老木寒泉”;“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山居深静,林木扶苏”。

琴音贵在淡,音节简洁,曲调朴素,琴之元音本自淡也,制之为操,其文采冲乎淡也。焚香静对,清泉白石,皓月疏风,消消自得。夜月临江,孤舟独坐,似与尘世隔绝,心如止水,万籁俱寂,已不知古今,则为自听之琴,信手闲弹,其声自是简漫无味。而淡固未易言也,祛邪而存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不着意于淡而淡之妙自臻。曲淡节稀声不多,平缓无味以至浑然超脱之境,此乃淡者。

琴韵贵在清远,简洁秀润,畅远峻朗,出于人心又沁人之心,有时爽朗悠远若鸾凤之歌,有时秀逸俊挺如敲冰玉、舞仙鹤,至于神游气化,而意之所之,玄而又玄。时为岑寂也,若游峨眉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倏缓倏速,莫不有清远之微致。清远应是琴音明晰而细润。或清畅,或清润,或清峻,盖音至于远,境入希夷,非知音未易知,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

琴心贵在恬静,随闲适之心而生,应之于琴而发正始之音,人在闲境,心通太古,音随人心而发,应妙指而响,冷冷然涓涓然。其声静美,清而复爽和而复畅。飘然入耳,淡而有味。可以提神可以养蒙。如热妙香者,含其烟而吐雾,涤介茗者,荡其浊而泻清。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深渊在中,清光发外,有道之士,当自得之。

古琴与生俱来的苍古美使之尽显高逸、深远。琴道之所倡、琴禅之所感,于琴家之手、琴家之心、听者之耳、听者之神,相溶而得。

“鸟嘀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袁枚《续诗品神悟》)于是,古琴出现了,运思微妙,气韵生动,其弦若滋,温兮如玉,泠泠然满弦皆生气氤氲,天然之妙犹若水滴荷心,不能定拟。于是,抚琴之人左芟其荆棘,右熔其暴甲,两手应弦,自臻纯粹,与自然融为一体,沐浴天地之精华,感念生灵之精妙。

古琴艺术将宇宙、社会、人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反映出以形传神重神韵,以物写心重人格美、意境美,以学求悟重妙悟的审美观,并通过妙悟达到“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审美境界。

曲波惊梦,涛声依旧,千百年的历练,千百年的传承,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古琴艺术曾经到达鼎盛,却又重归寂静。在秋空而入云,傍松针而带月,如此唯美的画面,却停留在了古本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在字里行间读出那清幽高雅的意蕴!

叹矣,时至今日,她竟成为象牙塔尖上储藏着的文化遗迹!

念矣,唤天下爱琴之人共同抚琴、品琴、体味琴之真谛!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