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三国,真的是八年以前吗?
我出生于一个杏坛世家,外曾祖父、外祖父、父母都是老师。我们家里有许多书,它们抚慰了我饥渴的心灵。然而,在十岁以前,我从来没接触过任何有关三国的书籍,只能从口口相传中领略它的吉光片羽。
小学四年级时,从外地转来了一个男生。他成绩突出,与我不相上下。更有趣的是,这小子对三国了如指掌。于是,每天中午,我们就隔着一条走廊开始辩论。他自封“诸葛亮”,称我“司马懿”,唇枪舌剑,争执不休。我不甘心被他嘲弄,就去翻书——文言自然是看不懂的,我只能翻白话文。也许,从那时起,就奠定了我对曹魏的认同感。听起来像是笑谈,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那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三国的电视剧。当时一天两集地放,恰好放到赤壁那一章。从此,我沉溺其中,不可收拾。在一个孩子眼中,最神气的自然是曹公,那赵云是多么英俊,诸葛亮又是多么令人感动。就这样一集一集看下去,直到放完《秋风五丈原》,我关掉了电视。当年的我固执地以为,诸葛亮死了,三国的戏也就完了。
再后来,我翻开了《三国演义》。小说的恣意汪洋,轻易地拴住了我的心。这么多年来,我总是习惯于面前一本作业,腿上一本三国,一边还要提防父母的突击检查。那书页都被我翻出了毛边,很多篇章倒背如流。
若干年后,当我具备基本的文言功底时,《三国志》不失时机地出现了。陈寿简明扼要的叙述,裴松之煞费苦心的注解,使我手不释卷。看过历史,再回过头去看小说,才发现罗贯中是多么偏激。《三国演义》褒贬失衡,至今流毒寰宇。从此,每当有人要和我讨论三国时,我都会回他一句:“你看过史书吗?”没看过裴注三国的人,又如何能正确地评价历史?
八年了,抗日战争都结束了,可我对三国的爱从来没有消减。我坚持崇拜曹公,喜欢周郎,同情魏延,却不再为诸葛亮伤神。的确,我从小就喜欢悲剧,喜欢英雄;可是爱一个英雄有多难啊。所以我要求自己对英雄只仰慕,不倾慕。
是的,只仰慕,不倾慕。所以我会为他们的成功欢呼雀跃,也尊重他们泪洒疆场的悲壮。
群雄逐鹿春山绿,两军交战满江红。 伏龙归天凤雏死,寰宇三分一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