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谁是英雄?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是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的关羽,是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的诸葛亮,还是挺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是大喊“向我开炮”的王成,是愿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毫无疑问,英雄必是担负着或者完成了重大的责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英雄的内心必是深刻复杂和极其痛苦的。于是英雄与酒有了不解之缘,英雄赋予酒特殊的含义,酒给了英雄力量,宽慰他们悲伤的心灵。“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时只有酒能让战场英雄暂时忘记战争带来的伤痛。
在中国历史上,不光武人喜酒,文人对酒也是情有独钟。武人豪爽,文人也可以豪气冲天。试看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这场盛宴不是“煮酒论英雄”式的试探,不是鸿门宴上的你死我活,纯粹是以文会友,开怀痛饮。
一介武夫和一介书生都不能成为英雄,前者太鲁莽,后者又太文气了。他们都无法拥有英雄那宽容博大,乐观开朗而又悲伤的心。张飞最后被两个小人所害正是历史对他的嘲弄。 英雄的本色是打破一切羁绊,在心灵的国度里自由翱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联想,“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冲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坦然。“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的李白最后飘飘然乘月而去,既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也体现了世人对这位侠士的喜爱。
英雄自有英雄的情怀。笑看人生荣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正如苏轼对酒的态度,一如他对人生的态度。“然甜酸甘苦,忽然过口,何足追计?取能醉人,则吾酒何以佳为?但客不喜尔,然客之喜怒,亦何与吾事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