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原创 > 文素之星 > 正文

仕途•分叉•选择

2006-10-04 14:45:27    王岸楠

孤烟落日,猎猎西风,独自徘徊在暗哑的古栈道上,苍老的杨柳那虬劲的枝条和皲裂的树皮诉说着历史的凝重,散落在尘埃中的片片瓦砾被岁月磨平的棱角昭示着岁月的艰辛。仿佛听见那匆匆的脚步踏破千年的沉寂,又匆匆地消逝;仿佛看见那一袭布衣,一袋行囊,渐渐隐没在袅袅的暮霭中。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裁定他们日后命运不同走向的重大考试,艰苦的跋涉,可能走向穷乡僻壤自此穷愁潦倒,也可能走向金銮大殿叱咤风云;可能愤懑中激扬文字留千古奇文,也可能醉心于功名利禄遭万世唾弃。长路漫漫,蜿蜒着折向不同的远方……

科举,对其利弊的评价众说纷纭。可有一点毋庸置疑,在等级森严封建社会,科举是士人阶层跻身上层社会改变自身命运的最佳选择和出路,从而也成为其社会存在的主要意义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这一观念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悬梁刺股十余载,一朝金榜题名时,是多少知识分子梦寐以冀的人生路线。求取功名之途阻塞多艰,为之痴狂者不计其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诗人孟郊科举及第后的狂喜心情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清蒲松龄因屡试不第而“每每顾影自悲…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科考之后,有人沉浮于宦海成为统治阶级的敕令天下的忠实工具,有人鞭笞控诉封建吏治的昏聩腐败和科举制度对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自此他们分道扬镳,水火不容。

且不论那些落第者何等幽愤,那些高中者也未必就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真正踏上仕途,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抗与剧烈冲撞,统治阶级的淫乱昏庸,官僚大臣的排挤倾轧,他们感到惶惑与不安。严峻形势需要他们迅速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政治发展方向。有些人禁不住金钱名利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对百姓敲骨吸髓,贪婪成性,对上极力谄媚阿谀,攀附权势,暗地里则结党营私,心怀不轨,渐渐走向奸佞谄邪的不归路。有些人愤世嫉俗仰天长叹尘世之污浊,于是乎断然与之绝决,到山林野地过起了闲云野鹤布衣素食的洒脱生活。归隐者有的固守着心中的澄澈淡然度过余生,有的则惦念京都的繁华富足平添了些落寞和惆怅。有些人心怀匡世济民之志,想扭转乾坤,开一时澄明之风气,造福黎民百姓。若逢贤能如唐太宗、康熙帝者,听得进良言劝谏并虚心采纳或许能一展宏图成就一番伟业,可若遇昏聩如商纣王、宋徽宗者,刚直不阿只会招致排挤打击甚至杀身之祸。同样走上了仕途,在分叉处,他们迈向了不同的方向,书写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不觉霜染鬓角,走过一生的沉浮,终于有时间来休整旅途的颠簸与劳顿。当夜阑卧听窗外潇潇雨歇,是否浮现出当年古栈道上那风尘仆仆的身影,是否喟叹于每一次的选择都会引起截然不同的结局…

历史的烟云散尽,后世人冷峻的目光透过发黄的卷宗,凝望并静思着前贤的人生,依稀能感觉到他们抑或沉郁忧愤,抑或激昂慷慨的诉说。他们的每一次抉择,都在给后人以启迪,思考或警戒……

幽幽的月光洒在古栈道上,亘古不变……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