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做的女人啊,她们的命运如今看来是如此的灿烂而又令人叹息。 |
|
引子
路——过去,眼前,远方,尽头。 如此简单,生命仿佛可以浓缩成这几个点,然而万千生命在点与点之间又勾画着繁复的曲线。 如此公平,这些线条交织成网,除了尽头,每一个交汇处又都必让你取舍下一刻的路线,然而这取舍之中却又有多少不平上演……
主曲
一、若只如初见
帘卷西风。 谁说南国的风雨轻柔缠绵?伤心时它一样让你肝肠寸断。
车马已来接了,从家中来的,要接她离开这片刻之前也是她家的地方。衣饰用具都打点齐整了,唯有一样,丫鬟踌躇不决:“这支凤钗……”留下吧!她昂首走出。 凤钗又染上泪痕,这一次不是她的,因为她很清醒:眼泪早已无用,何必徒惹伤心。
“蕙仙……” “表哥不必远送,就此别过!”她打断了曾经的丈夫悲切的呼喊,急急踏上车去。 “蕙仙!你就以这样强硬的方式同我道别吗?”他一手狠命扣住将行的车辇,一手还紧攥着那只凤钗。
“表哥,你我既已不会再见,又何必在意永诀的方式是强硬还是温婉呢!”转头不经意间她瞥见了那只凤钗,也许是凤钗太尖,捅破了她用坚强粉饰过的心理防线,霎时泪眼迷离,“表哥啊,如果时间能停在你亲手为我插上这只凤钗的那一天该多好……”
马蹄声里,哀怨的泪打湿了一纸休书;陆府门前,凄寒的雨淋湿了一个遥望的背影……
为什么要如此选择?陆游一定这样问过自己;而万千驻足沈园的游客一定也这样问过。答案却不止一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婆婆厌恶弟媳,进而厌弃她的女儿?还是作母亲的担心儿子儿女情长贻误仕途大业?——一致的是,诸多理由都归结于陆母的绝情。
尽管这令昔日的伉俪饮恨而终,让今日的游人扼腕长叹,而因为“塞上长城”“铁马冰河”的豪情,因为数以千计的诗歌展示的爱国热情,更因为“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和一阕《钗头凤》,以及以它为依托绵亘了四五十年的爱情——没有人指责这位不平凡而事实上欲求平凡生活而不可得的诗人在挚爱与孝道之间选择了埋藏真情。
或许,也因为在那个分叉的路口,换成你我,如何取舍,一样难定。
二、露浓香被冷
又一个令人惆怅的雨夜。又一次不能成眠的上官婉儿站在滴雨的檐下。 “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为什么你宁可远去天山都不愿陪我留在这样繁华的京城?”夜凉如水,她却宁愿站在风中。屋里那个鄙俗的人因为是武则天的内侄而莫名其妙的成了她的丈夫,她深爱的李逸却同样痴迷的眷恋着别人。
上官婉儿以常人难以估量的度量包容了她的杀父弑祖的仇人武则天,辅佐她治国、侍奉她生活。或许,那位女皇旷古烁今的魅力令她折服;也或许,在她明知不能以卵击石的情况下她选择了臣服和容忍——包括武三思,她所谓的丈夫。不过,她接受了武则天对她婚姻的操纵却没有向她的丈夫承诺作为妻子应有的忠诚。
“你活着时我可以忍,但这不代表我会容忍你的女儿往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你死了后还来抢走我的情人!”
多年在权力巅峰的磨砺让她习惯了内心咬牙切齿的时候外表依然平静,头脑依然清醒。如果此时在凄凉的雨声中她还只是个楚楚可怜的没有真爱呵护的女子,那么明日清晨,当她换上华丽的朝服去谒见韦皇后的时候,人们只会看到一位美貌非凡并且刚毅果决的女丞相——尽管有实无名。
更重要的是,在韦皇后与太平公主的权力角逐中,她的力量举足轻重。不过现在,使她从太平公主的同盟摇身变为韦皇后的谋臣的诱因竟不过是一个仿佛本该属于她却又被太平公主看中的,有朝廷俸禄供养的男宠。“你们李家的儿女比起你们的母亲差得太远了!”她冷笑着,“是你逼我这样选的!”
历史在这一天改写了。然而上官婉儿没能在掂出太平公主斤两的同时估算出李隆基的能耐,她忘了武则天那群不肖的儿子还有“不肖子”,这番豪赌,她押错了筹码。
李隆基借着太平公主的势力翦除了韦后的党羽,又轻松的“送”走了他这位骄横的姑姑。除了他的祖母,他不允许再有女子作执掌乾坤、翻云覆雨的迷梦。所以,其实无论上官婉儿是阴附于太平还是献媚于韦后,结果均无不同。
有人替她求情,李隆基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但这位欲将她置于死地而后快的未来的唐玄宗登基后却替她收集文稿,编录成册,不愿让宫闱争斗的失利湮没了她的才名。
她是幸运的,能够彪炳青史;而她又大不幸,不是因为她选错了依附的政治对象,而是因为她选择了玩弄权术,放弃了本来可以有的恬淡而正直的人生!
有人认为她出身卑微(因上官仪拟诏废后不成,祸及满门,她在襁褓之中沦为奴隶),这导致了她在皇权斗争中无法取胜。君不见武则天欣赏她之甚,竟萌生过将皇位传给她的念头。君不见无数“金枝玉叶”在争权夺利时一样碎骨粉身,下场之惨尤甚于这些没有皇家血统的人。
一位足以引领一代诗体文风的才女,一位曾致力于“扩大书馆,增学士员”的女官,她根本不该将自己置于皇权角逐的风口浪尖,背离自己与生俱来的温文尔雅、玉洁冰清。
她不是错在下错了赌注,而是根本不该去赌!
“露浓香被冷”,既知露浓,又何必涉于其中?
弦外之音
又到了游客奔涌的时节,我不禁忆起了去年此时的绍兴之旅。绍兴是个令人难忘的地方,难忘的理由之一是她深厚的文化底蕴能牵动人无限的思绪。
一、
时隔一年,仍不时会想起几句诗,“恍惚书生非醉酒,缠绵诗句尚留墙。沈家园里红酥手,牵尽人间九曲肠”(杨逸明)。情感往往缺乏逻辑性,所以不知是因为绍兴记住了唐婉,还是因为唐婉记住了绍兴,但既是同为女子,对她自然要比男性寄予更多的同情。
文化的力量真是强大:沈园,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并不能称为多么非凡的作品,江南有多少巧夺天工的园林,而它却偏偏能脱颖而出,这恐怕足赖“墨痕犹锁壁间尘”了。又或许情感的力量比文化载体本身更为强大,所以与其说是题于沈园壁上的名人诗词、方家墨宝,不如说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成就了这座江南名园。
当然,文化要获得持久的影响力必要依赖于在情感上让人产生共鸣。我一向认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宁可趋于唯美也不要因过分不能“超凡”而流于低俗才好。
但这对一个保持着陈腐意识形态的时代而言是悖逆的言论。在那个有无数固化的规则的时代,现实与一些人的精神需求时常会有很大的分歧,比如他们,彼此分明互为精神依托却只能分手永诀,然后各自与父母心目中的贤妻、佳婿相对无语,同床异梦。
只能归咎于那个时代,在他们的生命中制造了无穷的岔口却给他们各自制定了必须遵循的路径。现实中的别无选择在即成事实和精神需要的分叉处给他们烙上了一生中难以弥合的伤痕。相比之下,今日的我们自由得多,也幸运得多了。
二、
分歧不仅存在于现实和精神世界,也存在于精神世界自身。因为唐婉,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另一位以“婉”为名的才女,上官婉儿。
一个能令仇人青眼有加,极度赏识并委以重任的女子,我无法估量她的才干;一个能平息血海深仇,在仇人身边鞠躬尽瘁的女子,我无法丈量她的胸襟;一个被政敌诛杀却被他念念不忘并由他派人收集她的文稿以期“风雅之声,流于来叶”的女子,我无法想象她的才情……
但就是这样一位本可流芳百世的非凡女性竟然选择了人尽可夫的私生活,这样一位满腹经纶、本该熟谙礼仪廉耻的才女竟对廉耻二字置若罔闻。
你可以说她的死是做了皇室萧墙之祸的牺牲品,但朝野内外一派太平景象之时她并没有选择洁身自爱,而是放弃了自己的高洁和尊严周旋于权力中心的男男女女之中,拿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兑换她心目中渴望的享乐和荣宠。
在一方通往清平而美丽的文墨世界,一方指向拥有富贵权势的政治舞台的分叉处,她选择了本不属于她的后者。于是,她的灵魂被割裂成了两个部分,一半残存在她依然还追求高洁的文笔之中,一半游荡于低俗而无法找到快乐的奢靡生活之中。
她有在文化发展道路上引领一代诗风的才华,有在国家发展道路上参与决断甚至自行把握方向的智慧,却在考量人格的分岔处选错了人生。
三、
一直十分推崇王羲之,不仅因为他的书法,更因为他的品格。《晋书》中看到这几句,“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喜之而呼“同道中人!”
虽说是“此身从不梦长安”,但对做官没有兴趣不代表一个人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王羲之不仅推荐不少有才之士为国效力,他本人与当时不少朝廷重臣书信来往的内容也不乏对时政的见解。
不是没有过斟酌和选择,只不过在人生的岔口,无论朝臣对他是推重还是嫉恨,他毅然终止短暂的仕途,寄情山水,锤炼书法。他的一生没有屈从他人的意志,没有悖逆自己的秉性,有这样洒脱自如的人生,才有“飘若游云,矫如惊蛇”的《兰亭集序》。
不觉又想起了兰亭——又是在绍兴,这一次是因为王羲之而对绍兴另眼相看了。有时我会惊讶于这一个小小的地方汇聚了遍历诸多朝代、容纳不少文化名人的丰富的文明。
文明是由人来缔造的,自然纳入了缔造者的生活与思想。在回首瞻望古典文明的时候,我时常觉得一些凝练的文字如同简要的剧情,自己在脑海中编写剧本,然后架起帷幔、裁剪出一个个皮影演绎他们的人生——虽然自己的想象不能完全再现当时的情景,人物是单薄的、没有真人一样血肉丰满——我仿佛融入了他们生存的天地,与他们共同经历一个个生活的转折,面对一个个路途的分叉,共同斟酌抉择——不过我的思想无法左右他们的生活,我只能悲喜于他们的相聚之欢、离别之苦,在他们留下的浅淡的印痕中思索我自己的道路。
面临取舍是很平常的事,而如何明智的取舍却是不平常的考验。在现实的教条与精神追求产生分歧的时候,我不欣赏轻易迁就现实的人,何妨试着用自己的观念去推动现实的演进;在物化享受和人格操守产生分歧的时候,我不希望看到人们放弃道德去追求低级的满足;在别人的期望和自己的志向产生分歧的时候,我不愿意屈就于别人的思想,即使艰难,也要由自己把握前行的方向。
任何一条道路,交汇的地方也必是分叉的地方,在这里驻足的人彼此走进别人的生活,然后走出,去寻访新的收获。 在每一个分叉处慎重地选择,走出自己的精彩,也用精彩装点别人的生活。即使面临别离也不必悲伤,挥一挥衣袖与友人潇洒的作别。也许就在下一个交汇处你会发现,在诸多陌生的身影中有你熟悉的面孔向你致意,向你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