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乐天的一曲《忆江南》将我们的思绪带入飘洒着绵绵细雨的江南古镇:曲折回环的河道,吱呀作响的橹声,发出清脆跫音的青石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香甜……
对于一些期待与想象,身临其境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我们认识一座城市,感受一种氛围,往往是通过别人的文字、感受与叙述开始的。旅行的第一步由虚构开始,由想象开始——画家画布上精美的画面,文豪梦笔下恬静的生活。于是,怀揣着一份向往,我们走进了烟雨江南的柔软时光。
第一站:周庄——时光雕刻的明清细节
画家吴冠中曾经说道:“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如此这般,我们古镇之旅的第一站当然非周庄莫属了。
宁谧秀美的周庄自古为泽国,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因河成街,傍水筑屋,呈现出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风貌,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远离着喧嚣,带给你钢筋水泥城市所不具备的纯净。白墙灰瓦,青青石板,船橹悠悠。鳞次栉比的楼房簇拥在水巷两岸,石拱桥上的藤蔓在水巷里轻轻摇曳,揉碎在绿得像碧玉似的河水中,缓缓流去。房子都是经了年代的,斑斑驳驳,影影幢幢,不经意间就会在墙缝中窥到青青苔痕。弄底,出人意料地闪出一条细长的小河,驳岸围拥、绿树掩映,水晶筷似地穿屋而过。
由于水网隔绝,周庄古镇风貌保存完好。镇上明清建筑众多,有“桥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张厅、沈万三后裔所建七进五门楼的沈厅、叶楚伧故居、柳亚子和陈去病诗酒叙会的迷楼、修葺一新的宋代建筑澄虚道院、“水中佛国”全福寺等等。经过时光的雕刻,愈见古朴雅致,古色古香,透着历史的沉淀。徜徉其间,我们忘却了昔时的烦恼和忧愁,时光仿佛在那一刻凝滞。
已故画家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成就了双桥,使之响誉中外。江南多水,水上自有桥,自然有很多爱情故事上演在小桥流水之上。苏州有个古老的习俗,新郎和新娘在结婚那天要跨过很多桥才能幸福美满地厮守一生。双桥因而更具备了另外一层内涵:牵着心爱之人的手跨过双桥,憧憬着如花的未来。
第二站:乌镇——岁月沉淀的文化情致
酒是越藏越醇,乌镇就如一杯经了年月的“三白酒”,2000多年的文化情致是沉淀在里面的,而后缓缓地散发着醇厚的底蕴。
茅盾的故乡成就了乌镇,黄磊的《似水年华》让乌镇走得更远,走进了每个人的视野,我们开始关注这个古镇。历史上这个小镇曾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茅盾、沈泽民、严独鹤等名人更是为小镇增添了几分显赫。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和许多江南水乡古镇一样,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而建,但有一点是其它水乡古镇所没有的,那就是乌镇人家的水阁。所谓水阁,就是民居的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有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览市河风光:往来的人群,清幽的桨声。午夜梦回,枕下流水潺潺,上演一幕《似水年华》中的唯美爱情,不也别有一番情趣?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如此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在江南六大古镇中,乌镇开发较晚,因而汲取的经验最多,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比较规范,全镇分为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商铺区等六个大块。整个古镇经过这样的重新规划布局,既保存了风貌,有相对集中,这是所有江南古镇所没有的。作坊区内,竹艺、扇艺、陶艺、壶艺、文房四宝、木雕、纺纱织布……曾在桐乡周围流行一时的手工作坊一家挨着一家。商铺区里,曾在乌镇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商铺、当铺、药铺都以原本的面貌呈现着,只不过留下了岁月刻下的道道痕迹。民居区保持着原有的古旧味,最值得访问的就是那些仍沿街而居的老人们。文化区内,音韵铿锵的古戏台,幕布上的那一段“皮影”传说。然而印象最深的还是那蓝印花布“漫天起舞”的庭院,站在里面,想象着一个叫默默的天真无邪的女孩朝着你飞奔过来,你的心就会一点一点被揉进这时光里,再也不想离去。
无数次徘徊在江南古镇的街头:周庄、同里、乌镇、南浔,不同的场景却有相同的感受,依偎着爱人的肩膀,看夕阳下拉长的影子,于是心就沉醉在烟雨江南的柔软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