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古都南京,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六朝烟粉、秦淮风月。当然,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是不能用这么简单的几个词概括完全的: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南京这个城市承载了太多的故事,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体味,将心与之融为一体。
夜泊秦淮近画舫
秦淮河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既非京杭运河那样的交通要津,也并不像护城河那样拱卫金陵城,而是造就了她独具风韵的秦淮文化。这股文化气息就像这河水一样绵延千古而不绝,在她的滋润下,秦淮歌女用丝弦织出六朝金粉,两岸的画栋雕梁孕育出无限的江南风流。东晋的王献之便是一个充满着风流情趣的人,一日闲来无事,欣然前往岸边迎接自己的爱妾:“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担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多么怡然自得!此地从今往后便因之而得名“桃叶渡”。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名士轻轻地牵着爱妾的手,缓步走在秦淮河畔,是何等的潇洒与浪漫!
80年代的秦淮河,因为年久失疏,仅存浊流一湾,烟雨苍凉,历史的陈迹都在河中沉积。但它们不会永远被尘封,它们要向后人倾诉曾经在此上演的每一幕爱情:清水重新汩汩而来,又见河面碧波荡漾,当年画舫扬波,华灯映水的旖旎风光,如今又展现在人们眼前,令人遐想连翩。 入夜,和夫子庙相对的秦淮河西岸,一幅大照壁霓虹灯映出“秦淮人家”四个大字,10多艘画舫首尾悬灯,荡漾在河面,闪烁迷离。
画舫悠悠荡离泮池,夜色中眺望两岸,只见翠园沿河而筑,逶迤的回廊内,堕入爱河中的情侣,成双成对倚栏喁喁细语,三五知己在茶座高谈阔论……廊内的人在观赏秦淮河的画舫,而画舫上的游客,却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岸上的一举一动。绝妙的画面在那一刻凝滞成永恒。
“桃花”依旧笑春风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泊秦淮诗依旧在耳畔回旋,精美的画舫依旧在秦淮河畔停泊,而昔时香君的音容笑貌却再也难以觅到。只能在媚香楼的角角落落感受香君曾经留下的印迹,尽管稀稀落落。
媚香楼,是明末名妓李香君的故居,《桃花扇》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也正是这个传奇的故事,令李香君扬名流芳。想当年沿河而立的楼台上,晚晚都有浓妆佳人凭栏盼顾,赶考落榜的落魄秀才,三三两两倘佯于此,为的是到脂粉青楼解闷消愁。 也许,在河边的每一段感情,开始的时候都只是桃花露水姻缘,不知从谁开始,慢慢地,动了真心,直至书写成《桃花扇》里的轰轰烈烈。撞破了头的血泪情缘,经了孔尚任的几番巧妙点染,竟成了一株娇艳不败的桃花。有着“香扇坠”雅号的李香君,也因此被铭记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被记住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才貌双全的女子与复社文人们之间的故事,为那段历史涂染了另一种颜色。这些女子,甘愿地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为了自己所相信的道理,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也是因为此,秦淮的旖旎风月中,多了几分疏朗的大气。
昔日的秦淮风月,河面上那些细吹慢唱的船,如今已融入到夫子庙的商业氛围中去了。河边那些醉生梦死的故事,那些青楼女子的美貌与才情,柔婉与刚烈一再地为人所忆及提起,直到变为传奇。翻遍了传说,走遍了古迹,竟难觅一段安谧岁月里凡俗的爱情故事。也许,只有那些因为战乱而不够圆满的爱情才更容易为人们所记忆吧。凡俗的爱情正如一日一日里的生活,很快就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了。
独自伫立在夜的秦淮河畔,远处画舫上,江南丝竹悠悠声声入耳,霓虹灯下各式商号的旗幡幔帐,争相斗艳,穿着入时的游客摩肩接踵,千年前的繁华情景,如今又再出现眼前,秦淮河“六朝金粉地”的良辰美景,令人毕生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