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原创 > 我的青春 > 正文

浙江大学之校训——求是创新 群星灿烂

2005-05-27 21:48:35    佚名

编者按:值此108周年校庆之际,编者整合资料,推出追寻浙大文脉系列。
历史,我们永远无法忘记……

“求是”校训是浙江大学的“校魂”。1897年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建立时,即以“讲求实学(科学)”、“培养人才”为第一要义,倡导“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的学风。

于1938年11月19日,西迁至广西宜山的浙江大学,经校务会议讨论正式决定“求是”为校训,并请当时在校任教的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撰写校歌,阐述校训精 义,从此,求是精神就成为浙大师生坚强的精神支柱,并通过校歌传唱,延绵至今。1939年2月4日,竺可桢校长在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讲演时,就以“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为题,阐发了“求是”的核心,他还指出,求是的英文是Faith of Truth,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亦意为求是,可谓不约而同。他特别强调,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后来竺可桢校长又多次引用古今中外先哲名言和仁人志士榜样,进一步将求是精神概括为:“就是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他十分尊崇王阳明的品德与学风,特别赞赏其“君子之学岂有心乎同异,惟其是而已”的思想,竺可桢认为“所谓无心同异,惟求其是,正是阳明的博大不立门户的精神,……阳明先生这样的话正是求是二字的最好注释,我们治学做人之最好指示”。1948年10月28日,竺可 桢在对浙大新生的讲话中,在最后讲到校训以及校歌时说:“校训为‘求是',实事求是,自易了然,然而言易行难,一旦利益冲突,甚难实行‘求是精神'。近世科学始祖首推哥白尼、伽利略以及布鲁诺三氏,除前一人著书外,后二人一秉求是精神,历险如夷,视死如归,以身殉科学。先哲王阳明氏有言‘我心以为是,虽千万人非之而不改;我心以为非,即孔孟是之而不易!'壮哉求是精神!此固非有血气毅力大勇者不足与言”。竺可桢老校长一生倡导求是,实践求是,他的人品学品,嘉言懿行是浙江大学履行“求是”校训最光辉的楷模,这也是他对中国教育界、科学界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大师生继承求是光荣传统,并不断开拓创新,使“求是”精神代代相传,更加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1979年4月23日,著名物理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院士在就任浙大校长的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特别提出了:要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培养和鼓励“创新”精神。他深情地强调,“求是”是我们浙大的祖传,对我们今天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我们现在的情况和将来的任务出发,要特别提倡在“求是”的基础上"创新”,从现在起养成创新的习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1989年1月,在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被确定为国家教委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后,浙江大学提出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口号,并将其简略概括为"求是创新”。1997年,浙江大学百年校庆时,新建的学校大门横梁上端,阳刻着浙江大学四个大字,而横梁两端下方,是由16块大理石组成的浮雕,用变体文字书写的“求是”“创新”用阴法雕刻,分列两边,既体现出浙大的百年辉煌,又昭示着更加灿烂的未来,“求是创新”已成为新世纪浙大师生的行动指南。

100多年来,浙江大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求是园中群星灿烂。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就有140位。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曾就读于遵、湄时期的浙大,他在1988年10月回校访问并受聘任名誉教授时高兴地说:“浙大是我的母校,我非常感谢母校给我的光荣”,还欣然题词:“水流弯曲向东去,浙江母校建大业”。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浙江大学培养的十多万学子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代代相继,做出了巨大贡献,浙大不愧是我国科技、人文和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我国不少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人,都是从“求是园”里走出来的。1936-1949年担任浙大校长的竺可桢院士,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开拓者和一代宗师,也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他从1949年10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起即任副院长,直到1974年2月逝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是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主要组织者与领导人之一,在1 979年2月至1982年6月,曾兼任浙江大学校长。1988年2月至1995年4月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求是学子路甬祥院士,1995年以来,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并至今一直兼任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任。在中国科学院的院长、副院长中,有三位曾担任过浙江大学校长,这既是浙江大学的荣耀,亦是浙大求是创新,群星灿烂的生动体现。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