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原创 > 我的青春 > 正文

高晓松:我没有太多理论,但我有自己的想法

2004-10-13 17:03:49    浙江大学文化素质网

编者按:10月12日,2004年(首届)中国杭州大学生电影节系列活动之明星面对面“走向市场的中国电影”在校友书屋举行,这次做客讨论会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高晓松,一席话下来,小编我确实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_^
“我没有太多理论,但我有自己的想法”,一开始高晓松就十分坦诚地做了开场白,究竟是才子怎么样的想法呢?请跟我来……

一身宽松的休闲装,一头不羁的长发,走在初秋明媚的校园里,映在一群年轻的笑脸中,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这就是高晓松给我的第一感觉,似乎漫步在启真湖畔就能瞥见如此的身影,坐在草地上,怀抱着吉他,哼唱着一曲校园民谣在风中飘散开……

高晓松又是那样的卓而不群:清华园的骄子,北影的毕业生,著名的音乐人,先锋派电影导演,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人羡慕不已。但无论是那首感动过多少人的《同桌的你》,还是时下深受关注的影片《我心飞翔》,高晓松探索的主题始终都没有离开青春,没有离开校园。今天,高晓松就带着他独特的见解和感悟来同我们一起探讨音乐、电影、艺术和生活……

“我没有太多理论,但我有自己的想法”,一开始高晓松就十分坦诚地做了开场白。

一、电影是一种生命状态

高晓松的新片《我心飞翔》在本次大学生电影节的开幕式上展映,讨论会一开始,就有同学对高哓松两部电影《那时花开》和《我心飞翔》的演员阵容提出疑问,选择朴树和郑钧两人为男主角是否与交情有关?高晓松很直接地承认与交情是有关系,但这不是主要的,接着他阐释了自己在演员挑选上的原则。

“对于演员,我不是说需要的是这样的人,我要的是这样的状态,演员不仅是要演好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演好生命。他们更多的是在演自己,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这样的状态,而状态是不能讨论的,就象唱歌一样,我也不喜欢和演员讨论剧本。朴树和郑钧的角色分别是玩乐队的和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而他们两个自己也已经拥有了这样的状态和性格。电影不仅是剧本和导演的理念,更是画面所展现出的氛围。但我并非是老子般的无为,我为,但“为”在灯光、声音、色调这些技术性的东西,我不会教你去演戏和唱歌,我们之间的只是合作。就象我挑选你来国家队踢球,是你自己本来就会踢球的,而不是我教你踢球。”

而谈到由于先从事音乐再从事电影,怎样看待自己的电影中音乐痕迹过重及以后的探索方向时,高晓松认为这很正常,而且在他眼中,电影和音乐是相似的,都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是最重要的手段,它是节奏,而最能体现节奏的就是音乐……“我并不认为有一样东西放在这叫电影,然后向它靠近,向真理追求靠近的是科学,但艺术不是科学,它没有正确与否的区别,只有准确,是否准确表达了我要表达的东西,然后我会试着去修正它的准确性。”

二、也谈音乐

熟悉高晓松的人反应出来的第一身份恐怕都是著名的音乐人,所以虽是电影节,但和高晓松谈音乐更是理所当然。根据同学的提问,高晓松首先谈了一下他对“地下音乐”和“地上”音乐的看法:“地下”和“地上”都是一种风格,“地下”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至于“地下音乐”是否缺少机会走到“地上”这个问题,我想,“地下”之所以为“地下”就是因为它走不到地上去。“地下音乐”会比较激进,因为它从未停止过十分努力的探索,在“地下”,永远是歌手自己的心灵说了算,而“地上”,老板说了算!但“地上”不管是音乐还是电影,都吸取了很多“地下”的东西,因为“地下”从未停止过探索……

有同学很直接地指出个人对高晓松音乐的感受,认为近几年做的不如以前94年那段时间的好。对于这个问题,高晓松认为,艺术不是依赖于圈子、金钱或其它的,它的发展更依赖于天才的个人,可能会原地踏步很多年 ,但一个人的出现可能就会往前迈一大步,就象崔健的出现,还有朴树……

音乐是个人的东西,是个人在倾听自己心灵的东西,但音乐会长大,在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而成长,而不去管社会黑白。“94年的那段时期是别人唱我的歌,而现在更多的是我给别人做歌,我写的不再是自己的心情,而要去考虑他们的优势,他们要表达的东西可能还没到我的地步。”同时,高晓松也提到近期将会出一张自己的专集,“那是别人唱我的歌,我觉的我现在成熟了很多,做的东西也比较淡,在成长,从音乐到歌词,我已经故意开始抵触那些很生硬很锐的东西。”他开着玩笑说道,“25岁时的回忆总停留在18岁以后那些浓郁的爱情和友情,现在我会经常回忆起儿时院子里的一只蚂蚁一片树叶,我总在想,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我会回忆起我出生的那一刻……”


三、不想以商业来结束

讨论会接近尾声的时候,主办方请高晓松为本次活动抽取幸运观众并授奖。高晓松很坦率地说,“最后五分钟,我不想以商业来结束,我想用几分钟时间最后先说一下我自己的两个观念,或许会对以后想走上这条道路的同学有所帮助。”校友书屋内响起了一片掌声。

首先,高晓松很大胆地反驳了艺术来自生活的观点,他认为艺术仅仅来自作者的心灵。做艺术的时候不要仅仅因为艺术来自生活的理由,而去拼命刻意地联系生活 ,因为你本身就处在生活中。只要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心灵,不要为“生活”而去背叛艺术。他提到自己原来也深受艺术来自生活观点的影响,而花了两年时间去卖艺、讨饭等等所谓的体验生活,结果发现对自己没有半点改变。

第二点是关于电影的重量。高晓松说,有些东西,不仅通过电影,还可以通过小说、音乐等方式去表现出来,可能会同样感人,在这个层面上电影只是一种媒介,而我想拍的电影是不通过电影的手段就没有了那样的效果的电影。那种力量只存在于电影中,如果没有电影,它就轻于鸿毛,而非既不轻于鸿毛又不重于泰山的东西。

听到这里,不禁感到高晓松对于艺术的感悟与他一开始回答的挑选演员的原则以及电影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理念是如此的吻合,高晓松这种不想以商业结束的态度更让我欣赏。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