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里是一个生活着的感性的孩子.喜欢爬山,歌唱得不好却喜欢唱歌,喜欢南山路,偶尔会上酒吧的孩子. 这个孩子固执地纠缠着;自己是不是孩子.
孩子,就叫我孩子,我喜欢他的真实 |
|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从来不是。
但是,我不得不为了一些事情而在各个城市之间转来换去,体验着辗转带来悲伤与快乐。
乌鲁木齐(19年)
生我养我的土地。听起来俗的像歌词一样的描述。
这个城拥有着西北特有的风情。粗犷、暴力、疯狂与落后。
这是一个我生存最久的城市,以致于我对她熟悉到了解她的每一条街道,了解她的每一个特色小店。可是,我永远没有办法体会她,一个西北边陲重镇,应该有的压抑与悲伤。
除了大学,我的学习生涯就是在这个城市里度过的。
每天背着大大的书包,穿梭在拥挤的人群里,觉得自己真的傻的像个孩子。在车站等车的点滴时光里,会像路人一样焦急的张望着车来的方向,所不同的是,我是个孩子。
每天乘坐公共汽车,自然会学会挤车。每次把别人挤下去,自己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登上车的那一刻,我不能了解,我是否真正的快乐。
我会让自己的耳朵里每天灌满不同的声音,虽然,有些时候,我并不能真正体会歌者的心境。我高中的学校门口,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音像店。我会在有时间并且有米的状态下,疯狂的淘碟,买回那些我也分不清是垃圾还是经典的碟片。
偶尔会在无聊的时候去酒吧里泡泡,但是对一个孩子而言,心里多少是背着罪恶感的,似乎酒吧是一个多么恐怖多么可怕的地方似的。
我只喜欢芝华士12年,配上淡淡的奶油泡沫,极其适合像我这样叛逆但又不彻底叛逆的孩子。当那种不太浓烈的酒精味道,在我舌尖慢慢弥撒的时候,我真正的学会了陶醉。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否能够称之为小资。
我会在体力充裕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去运动。要么游泳,要么羽毛球。市中心,有几家不错的游泳馆和羽毛球馆,但是我总是习惯去铁路局,或者石化,游泳或者羽毛球。不是因为那里好,而是因为那里离城市远。可以让我体验怀念她的感觉。
其实我的游泳、羽毛球的技术并不好,因为胖,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但是我还是喜欢这些运动,并且从不认输。
在这个城市的时候,我习惯把自己称作孩子,即使我已经成年。因为对于她而言,我太不够成熟,太不够理性。
现在我不在这个城市,但是我会每年至少回去两次探望她,而每一次在机场,听见登机口的小姐客气的对我说:“欢迎您下次再来乌鲁木齐”的时候,我都会有流泪的冲动,虽然我曾坚定告诉过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再也不想回到这个该死的城市”。
当飞机把我的泪水挥洒在10000的高空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深深地爱着这个城市。
杭州(1年)
刚来杭州的时候,还不知道西湖原来就在杭州的西边。
其实我的地理也不算差,要不然也不会考到这个城市里最好的大学来。可是我一直以为西胡是为了纪念西施这位带有浓烈悲伤气息的美女而命名的。
看来我错了,这个城市一点也不浪漫,一切是那么的实际与庸俗。我也实际,我也庸俗,但是我不容许城市带上这样的气质。
学校离城市中心很远,要做很久的公交车才能到。而像我这么懒的人,是不愿意去乘那么长时间的公交车的,所以,我很少出去。偶尔出去也是迫不得已。
其实我不算很喜欢西湖,虽然她的确很美丽。当一湖水,变成了多少商人们赚钱的利器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应不应该为她悲哀。
来杭州不到一年,我却爬了两次山。一次是在我们学校的本部,一座我至今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的山。是和一群我不认识,但是是我同班同学的人一起去的。第二次,是一个人去的。这一次,爬的是孤山,这个城市最最著名的山。
我说过了,我不喜欢旅游,一点也不喜欢,可是这不代表我不喜欢爬山。我喜欢爬到山顶,想说话却又一句也说不出来的“痛快”。并不是为了征服谁,也不是为了挑战谁,就是想看自己还是不是个孩子,或者说,还像不像个孩子。
虽然是大学,课程还是紧张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我习惯把我们这样大一的新生称作高四的学生。 延安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街区,我不知道自己在那里疯狂的购买了多少东西。我只记得每次去那里,我都花干净自己口袋里的米。这也许是不成熟的表现吧,我一直认真的认为我是一个冲动型消费者,商家的最爱。
灵隐寺,听说有求必应的地方。虽然家里信奉的是无所不能的主—耶稣。可是我还是坚持去了两次传说中有求必应的地方。可是我并没有许什么愿望,我只想问问这众多的神佛菩萨们,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穿梭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依旧是背着书包,听着不同的音乐。在车站等车的瞬间,我突然觉得我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的成熟。
每一次回来的时候,我都喜欢搭乘末班车,算是给自己一个提醒。昏黄的路灯中,我看见自己映在车窗上的面庞,熟悉而又陌生。
我还是会在无聊的时候去酒吧,所不同的是,不再会有小孩子的那种罪恶感。依旧是芝华士12年。依旧是以前的品位。
我很喜欢西湖边的那条称作南山路的小街区,因为那里酒吧林立,并且一个个优雅舒适。虽然价格不菲。 每次离开这城市的时候,都有一种释然的快感,可能一开始,我就没有爱上这个城市罢。
当飞机起飞,我看见这个城市慢慢变小,慢慢消失的时候,我也明白,再过一段时间,我会再看一遍这个过程的逆过程。
上海(数月)
不知道这样的形容准不准确,因为我并没有在上海这个城市连续停留超过7天。然而,我会经常的来这个城市转悠。所以,算总和,我在这个城市,也算是生活过数月了罢。
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15岁的处女之行奠定了这一感觉的基础。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个真正的孩子,居然会天真的认为自己出了国。
很多人习惯把上海称之为“她”城市。上海成了女人的代名词。可是我依旧热爱着这个城市,虽然我是个七尺男儿。
对于这个城市,我是陌生的,而对我而言,这个城市是熟悉而又陌生的。
我会在每个深夜来到这个城市,然后在每个清晨离开她,关系暧昧的像搞一夜情。但是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可能是我适合一夜情吧。
在深夜感受上海的气息,是最好的选择,我认为。
我喜欢坐长途客车去上海,在莲花站下车,换乘地铁去这个城最最繁华的街区。我会在地铁站厮混到夜很深的时候,然后搭乘最后一班地铁人民广场。
在地铁站,只有在很深的夜里,才能看见传说中的流浪艺人,一边谈一边唱,唱着我永远也听不懂的歌曲。 在人民广场,寂静的夜里,我会一个人坐在博物馆的门口享受孤独的滋味。不算凛冽也不算和煦的晚风吹着我,驱赶着我去了解这个城市。
每次到上海,我都会叫上以前的朋友来陪我。他们从不推辞,不论多晚,都会过来陪我度过我的每一个上海之夜。
他们会陪我去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而我们最多去的就是K歌。
其实我五音不全的,歌唱得实在是不能恭维。但是他们依旧会陪我去,是我感到很欣慰。
一群寂寞的男男女女,在一个寂寞的夜里,把自己的寂寞给了mic。当mic上还残留着吻痕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离开。
我有个妹妹在上海,不是血缘的。但是我们的感情很好,好到被别人怀疑是情侣。
她是个可爱聪明的女孩子。高兴与不高兴都写在脸上,像我一样的坦诚,我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不用算计,感觉很好,不累。
她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可以放声大笑,可以和不同的男孩子讲色情笑话。
每一次去上海我都会和她见面,了解她的近况,虽然已经在短信中了解的很清楚了。
然后,我们要么找个安静的餐厅好好的吃一顿,要么就找一个优雅的酒吧坐下来喝一杯。
我发现,我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她的酒吧坐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尝试去了解一个城市的方法。 我依旧是芝华士12年,很统一的样子,从来不去关心别的品牌,别的类型。妹妹一般是百得锐,蓝莓口味的。
就这样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任凭时间流逝。这个时候的人,总觉得自己有花不完的时间。
上海的酒吧,和别地的不一样,一定是会在2点到3点之间打烊的。这让我小小的吃了一惊,这么开放的城市,酒吧居然不通宵营业。
在清晨上海的马路上,我和妹妹两个人人慢慢的走着,这时的风是冷冷的,让人慢慢的清醒过来。我知道,我要离开了。
每次离开上海,不是坐飞机回到遥远的乌鲁木齐,就是乘坐长途快客回到烦躁的杭州。
在上飞机,或上汽车的那一瞬间,我总是会回头看看,看看这座女人的城市。然后记住,她是多么的多么让我留恋。
后记 我不知道,辗转是否会变得让我成熟;我也不知道这么多次短暂的接触与分离,是否能够让我变得坚强。
面对着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一种心态?
而我又怎样才能学会去爱一个人,去爱一个城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