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讲座的海报已经挂了很久了,我每每走过,总会看到有人驻足,也许我们太想念讲座了,上学期过足讲座瘾的我们也许会觉得:前些天校园里太静悄悄了。 我们在期盼热烈的讲座。 而今晚我又感受到这种熟悉的氛围了,挤挤嚷嚷,簇拥在一块,听张应杭老师名为“人,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的人生美学漫谈。 名为漫谈,脉络是清晰的,言语是择拣的(具体的讲座内容可以在下文提供的下载中看到)。只是因为一个半小时实在太短,只能是漫谈了。 讲座的名字取得很美,但我感觉今天讲的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东西,让人很能认真地想一些东西。所以这个讲座不是那么轻松的,偶尔的笑声,却不是快乐的那种。 讲座的内容我在讲座开始前就拷下来了,原本可以把这个ppt的内容做成文字,直接就发出来当作报道的。但我不想这样,我觉得很有话想说。姑且就写下来了。 我们活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太忙碌,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来不及想或根本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应该怎么活? 我们这些人忙着上课下课玩球轮滑上网游戏睡觉……真的可能在每天的看似忙碌中疲惫地不想思考。若有人“啪”甩出一句:“我们应该怎么活?”就懵了,至少一时是无语的。 末了,可能会冒出一句:想那玩意儿有啥用? 而心里其实是疑问的,自己背地里想半天,也许还是没有答案。这时候可能一个词就蹦出来了——“郁闷”。我们干嘛来了?奇怪! 不知道这样的描述算不算准确,“郁闷”确实在我们中间流行,但那不是我们愿意的,我们也尽量想让自己摆脱“郁闷”。而今天也跳出来一个回答:人,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 诗意,美好的词汇,让人感觉看到的一切马上就有了迷幻的色彩。尔后回过神来,却发现生活不是这个样子的啊,骗人! 可是,应然的状态倒底是怎样的呢?谁也不知道。没有人规定生活一定要是怎样的,只是提供一个选择,告诉你:你也可以这样子活。 而这个选择如何呢?选择这样的状态真的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吗?可以更好地活吗? 让我们来简单的地看一下这个逻辑上自洽的理论。人与自然和谐的破坏、美德的失缺、内心的日益浮躁:我们现在失落了很多东西。既然失落就要去找回,依次用“天人合一”、“人我合一”、“欲理合一”的理念来拾回。“天人合一”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我合一”解决人与他人的关系,即社会关系;“欲理合一”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恢复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 从理念的三个层面上觉得这个问题是被解决得很完美的。每一个都是对症下药,看样子能药到病除了。可是理念只是理念,是否能做到、如何做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会发现其实三个层面都是对于人思想或者精神的要求。只有“我”有了这些理念,才会有可能达到这种诗意的境界。而不是对其他人或制度之类的,每一个“我”在这里都是主体。 所以这次讲座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当高的标准:“做一个道德人”。 我们说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是一个“理性的人”,这是有外力束缚的,超出了是会得到惩罚的。而上面这种标准的提出实际上是没有外界强力来加以束缚的,完全是自己内心的束缚,而内心是自由的。看我们如何取舍。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做一个道德人,以一种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呢? 因为这样我们能过得更自由、愉悦、美好。不信的话我们可以试试先体验一下。比如说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超越自己,每天少睡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让自己的生活不是昨天的简单重复,让自己对明天永远都保有一种希望。这样的体验应该会让你深切地明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诗意人生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来解决它。 浙大的西迁是著名的,当年的老师学生现在回想起来,说:那个时候物质世界是清苦的,但精神世界是充实的。 而我们现在却不敢说自己是充实的。 张老师说诗意人生是一种审美人生。我们且先不去管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只要去体验一番,哪怕是一点点,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当懂得蓝天白云的意蕴,清风明月的启迪,佛祖化烦恼为菩提、拈花而笑的原由,人,真的可以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不是空话,不是说教。 没有束缚,你自己来选择你的生活应该是怎样。 photoed by luoyeh 讲座内容ppt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