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2日,张应杭教授带着他的“人,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的人生美学漫谈”来到了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探讨起了,如何寻找失落的诗意人生…… |
|
我常常在想,支持我们在绝望中一次次活下去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平庸的人说是本能,善良的人说是责任,坚强的人说是信念,而就在今天,在听了张应杭教授的讲座,我则以为,支持人们在绝望中一次次活下去的是每个人都潜在的对诗意人生的追求。
在古老的中国,在那个思想极其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人们记住了一贯严肃而间或幽默的孔子,记住了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孟子,记住了怀才不遇冷峻孤单的韩非子,还有那个不拘一格极富个性的庄子。但不管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最重要的是那都是他们对诗意人生的追求。
在不久前的西方,有一位极具天赋的文学家曾说过:“自由而美丽的生命永远高踞于生活之上,她置身于痛苦、失败、死亡之谜之中,却能凭借思想的利剑,为人生的福祉开辟前行的道路。”自由而美丽的生命,正是对诗意人生的高度概括。
何谓诗意人生,诗意人生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即一种自由、愉悦、美好的人生。
如今,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是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可是当北京提出“人文奥运”的口号的时候,人们的心似乎也被冲击了一下,人们似乎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有一部分什么东西在流失,而这,被张教授称之为诗意人生的失落。
诗意人生的失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与自然关系上和谐的破坏,人与社会关系上美的的失缺,人与自身关系上心态的日益浮躁。而这些,用时下很时髦的一个词概括,就是“郁闷”。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不复存在,当“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消失,人们面对无法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现状,开始郁闷了。当人们的公仆开始贪污受贿,当白衣天使惘顾医德草菅人命,人们面对不再中庸唯美的社会,开始郁闷了。当患得患失的感觉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人们,当焦躁不安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地支配人们,人们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不自主的烦躁心态,又一次开始郁闷了。就在这郁闷流行的背后,其实质是对诗意人生失落的情绪写照。
刘庸说:“人就这么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部分,春发、夏荣、秋收、冬藏的一辈子。”这诗意吗?似乎不的。可是当我们随东坡而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随陈子昂而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们却发现生命实在太渺小,时间实在太有限,我们只是栖居于这世界的一个过客。人,如何能诗意的栖居于这世界,似乎变得很重要。
“天人合一”“人我合一”“欲理合一”,是张教授提出来的诗意人生的三大审美原则,他说这也就好比是支持人生前行的三根拐杖。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写城市的性格魅力。它说北京最大气,苏州最精致,而当它讲到杭州的时候,说杭州是最悠闲的。从南宋小朝廷开始,这里就弥漫着一种奢华,一种慵懒。人不可无欲,但不可纵欲。苏格拉底说:“我是欲望的主人,你是欲望的奴隶。”当享乐主义开始在我们周围弥漫时,敢于向自己说“不”吧,“知足之足常足”啊。
理想理想,有人戏称有“利”就想。可悲啊,何时我们的生活只为这了。让我们都拥有一个明晰的审美理想吧,让我们在确立自己的理想时少一点功利色彩吧。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作为时生活目的的本身。”
回到我们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支持我们在绝望中一次次活下去的理由究竟是什么。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说是对诗意人生的追求了吧。不管现实再怎么绝望,我们总相信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着那清风明月、蓝天白云的,总希望能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的。于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活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