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原创 > 驿路心语 > 正文

在喀什,我有一位维吾尔兄弟

2003-12-22 12:21:44    孙敏强

编者按:中文系老师孙敏强写的散文,记述了他在新疆从事支教工作的一件小事,读来很是感动,质朴平实。

在喀什市白石克来姆乡16大队5小队,我有一位名叫米吉提•赛地拉的维吾尔兄弟,说起来,这真是有缘的一段佳话。

2003年10月19日清晨,历史系来喀什师院支教的李凭老师和我一起前往位于喀什东北方向约30公里的莫尔佛塔游览。出租车司机阿师傅汉语很流利,是非常理想的翻译和向导。在半路上,我们经过一个维族村庄,那美丽的果园,红红的石榴,吸引我们停车下来,徘徊良久。拍了许多照片后,我们在一维族农家门口留了影。那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民族风格的农家院落,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好奇。在通过阿师傅的翻译征得主人的许可后,我们走进门去,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维族农家。在内地,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大的院子。土垒的墙圈,围起了一亩左右的土地。院子里,有一大片的果园,石榴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实,鸡在啄食,羊在棚里吃草,整个院子宁静、平和,犹如世外桃园一般。看到有客人来访,女主人和他们的4个小巴郎子跑来了。女主人热情地领我们参观他们的院落,孩子们则活泼、兴奋地跑前跑后。最大的孩子赤着脚,走在最前面,笑着看着我们的镜头。他天真、淘气和带着好奇的笑真令人难忘啊。我们给女主人和孩子们拍了好多照片,在他们家门前的大路上又和他们全家合了影。女主人还专门在她家院子里摘来红红的石榴相送。临别之际,我们问男主人他家的通信地址,知道这位有着4个孩子的一直微笑不语的男人叫米吉提•赛地拉。我们都没有带纸和笔,小巴郎子飞快地跑进家里,找来一支秃了头的铅笔,没有纸,我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电子取款机上的凭单,记下以后,就继续匆匆赶路了。在路上,我们还一直对米吉提•赛地拉家的院落艳羡不已,为维族兄弟的热情、纯朴和孩子们的活泼、可爱而感动。

由于这边洗印照片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这些照片我们搁了一个多月没有印出来。后来李老师去内地参加学术会议,在北京把照片洗印出来了。12月初,我把照片按照所给的地址挂号寄走了,附上了一封信,写上我们详细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信中写道:

米吉提•赛地拉兄弟、夫人:
全家好!
寄上这些照片,以记念那一段美好、愉快的时光,谢谢你们的热情!
你们的孩子聪明、活泼、可爱极了,好好培养他们,将来好好念书深造。
祝愿你们有好的收成,健康、幸福、吉祥!

今天是12月16日,本来我们有事要出去,我想在家写些什么,就没有外出。12点多,学院有位同志打电话来,说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同志手里拿着我写给她的联系地址正在校门口话吧找我。我非常纳闷,因为我从来没有给维族女同志联系地址啊。不过我还是尽快跑出去了。外面有些冷,天空飘着雪花,我找了学校后门的话吧,没有找到人,再跑到前门,一眼就看到了米吉提•赛地拉兄弟。原来,他不会听和说汉语,看到照片后,他请懂汉语的亲戚翻译了来信,又请她陪同专门来看我们,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请他们到我们在招待所的住处坐坐,准备找李老师一起去喝酒。他提着个沉沉的纸箱,我和他一起拎着,穿过师院走回宿舍。玉尔尼莎•艾莎是米吉提•赛地拉的姨妈,疏付县伯什克拉木中学的老师,通过她,我们连说带比画地交谈着。我打开电脑,给他们看那些照片,问他的巴郎子,他的果园的情况。我告诉他,我很羡慕他有那么大那么漂亮的院子和果园,羡慕他有4个活泼可爱的巴郎子。他告诉我,今年收成很好,他带来了自家产的葡萄、石榴和木瓜。不巧的是,李老师不在,我打他手机,他正在大清真寺那边的巴扎买东西,他说会立即赶回来。可是玉尔尼莎•艾莎坐不住了,她还要回疏付县她的中学开会。他们谢绝了我的再三挽留和去餐厅吃了再走的请求,执意要走了。我的心里很难过,但也只好遗憾万分地送他们走。望见学院西面的调剂餐厅糕饼小卖部时,我特意领他们拐过那里。我叫服务员找来一个大纸箱,把蛋糕、沙其玛、麻花、糕饼等食物每样品种按照8、12、16的数量放,到装满为止。那是吉祥的数字,尽管我从不迷信数字,但是我要捎去那吉祥的祝福,我想让赛地拉兄弟的巴郎子们吃个痛快,象我的孩子一样。米吉提•赛地拉兄弟说什么也不要这些东西,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太好,但是我还是执意要他收下,这是我给他的巴郎子们的,不是给他的,而且他们连饭也不吃就要走,所以非得收下不可。他终于被我说服了,我很开心。在校门口,我们碰到了焦急地等候在那里的李老师。李老师是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常务副会长,博导教授,知名的历史学家,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了,他亲切地握着赛地拉的手,问他的洋冈子(妻子)好、巴郎子好,问着他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在风雪中一直送他们到东巴扎,赛地拉一次又一次让我们不要送了。那情景让我感动,永远难忘。

赛地拉今年34岁,我46;他是维族,我是汉族;他是新疆喀什白石克来姆乡的农民,我是浙江大学的一名教师;也许是因为语言的问题,也许是生性如此,他话不多,但一直微笑着,不象我那样看起来似乎能说会道的。是的,我们有很多差异,种族的、信仰的、文化背景的、甚至也许还有个性的,等等。但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父亲;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亲人,当看到电脑上他的孩子们的时候,他的笑让我感动,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我们都善良、淳朴,以自己的爱心和善意去回应另一份爱心和善意;我们都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盼望着明天更美好,并且都在努力着,他在他的果园里辛勤劳作,我在讲台上认真教书。我们是兄弟。

在新疆喀什白石克来姆乡16大队5小队,我有一位名叫米吉提•赛地拉的兄弟。也许明天我将离开,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但是我会永远牵挂他和他们的巴郎子,怀想他那宁静的院落、美丽的果园。祝福他温馨的家幸福、吉祥!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