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原创 > 驿路心语 > 正文

另一种蜉蝣

2003-12-23 12:47:19    玫瑰跳蚤

“蜉蝣”是这样一种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四小时,这是从时间角度出发来考虑的。而今天所提及的“另一种蜉蝣”,是从其本身特性和生活方式出发来进行阐述的:一种边缘生物,生活在城市中,却感觉“生活在别处”。这是网路上的流行病,一如SARS:将“城市”背景当作华丽的大舞台,形形色色的饮食男女在舞台的某一角演绎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另类故事。

吧台咖啡爱情

吧台、咖啡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因为网络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一般都是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奇迹般地相遇、相恋、直至形同陌路,只是偶尔,在心底的某一处泛起那段短暂却刻骨铭心的爱情。还记得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痞子和轻舞飞扬由网路到吧台、咖啡馆,由网恋转入现实生活中的爱恋,可以说是网络爱情小说的开山鼻祖:“如果我还有一天的寿命,那天我要做你女友。我还有一天的寿命吗?没有。所以,很遗憾。我从此无法再看到你。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来,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可以,所以,是的。我爱你。” 轻舞飞扬另类而经典的爱情告白震撼了一代人,爱情作为网络创作的一大主题从此确立 了其牢不可摧的地位。

如果说痞子蔡的作品描写的是网络时代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那么,安妮宝贝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爱情进行了剖析。安妮的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些“在城市的缝隙里爬行,背井离乡,野性叛逆,随时喷出甜蜜毒辣的汁水让人晕眩”的异类。比如《告别薇安》中的薇安,又比如《八月未央》中的乔和《彼岸花》中的绢生,这些人物往往因为过于自我而无法轻易地为周围的社会环境所同化和接纳——边缘的蜉蝣:女性人物大都神情冷淡,带一点点慵懒,穿宽大的洗旧的仔裤和有些发白的黑色T恤,瘦瘦的手腕上总是套一大串暗色的银镯,头发漆黑浓郁,光脚穿绕着细细带子的麻编凉鞋;男性大都有一张英俊的脸,喜欢穿棉布衬衣和系带翻绒皮鞋,用青草味的香水,把咖啡当水一样喝……

性死亡“出走”

网络中的爱情是一瞬间来临的,第一秒才刚见面,第二秒就已经将镜头切换至床上:性爱,同居这些字眼在网路上泛滥成灾,并非是当代人都成了性压抑,需要通过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来宣泄自己。究根寻底,是因为无法走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造成孤独和苦闷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人际沟通——事实上,沟通的方式越多,人们反而越疏于沟通。生活在城市中,却永远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生活。孤独的男女因为孤独走到一起,想在放纵的性爱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以温暖自己内心的冷漠,告别无爱的生活。然而,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那么的深,交流是那么的困难,这种闭抑状态,使每个人都变得神经脆弱,至终成为孤独和苦闷的俘虏,与贝尔托鲁齐执导的《巴黎最后的探戈》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找不到一片意义的星空。性在这些网络小说中被无限放大,徒劳地对抗着现代生活的紧张与无奈。除了充斥着下半身思考的文字以及满足一些人的阅读快感之外没剩下什么。

这一类题材的创作者总是用空灵、颓废甚至是诡异的文字,写出漠然的城市和在这城市中病态脆弱的人们,在生活中麻木地清醒地疼着。印象最深的是安妮宝贝在《告别薇安》中用带有血腥味的笔触描写自杀的乔:“推开卫生间的门,他看到乔躺在放满冷水的浴缸里。浴缸里的水已经被血染成深红。血从她悬空的手臂滴落在瓷砖上,她的脸很寂静地仰在那里,就像一朵枯萎的洁白的花朵……”如此浓彩重墨、不怕累赘地描写一个人的死亡,似乎在预示着什么,逃避着什么。不敢正视现实的生活,那么,死亡必然是他们最后也是最好的选择。

“出走”是网络小说主人公在现实中迷惘,“生活在别处”的另一个真实写照。这类小说的主人公对自己、爱情乃至友情,一致持怀疑态度。“爱情就是随波逐流”、“背叛和放纵似乎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通行证”……类似词句比比皆是。“当男人遭遇欲望的急流时,还懂得选择遵守誓言的贞洁吗?女人被孤独围困时,偏离方向是不是命运必然的安排?”这是《成都》主人公陈重的人生观,亦是以其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的人生观。当他们对周遭的一切都彻底失望的时候,他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出走”,尽管不知道该走向何处。

当下网络文学创作所涉及的城市白领生活,酒吧或者咖啡馆里的偶遇,凄婉的爱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颓唐、告别、流浪(出走)、宿命(死亡),都只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衍生物:“一代又一代的肤色各异的人,年复一年地用各自的文字说各自的观点或者见闻。那些内容何其相似。……不管哪个时代,因为生长是相似的,所以文字最终是相似的,你今天所做的记录,本质上是重复前人的记录。但是,明知道如此,人们总还是忍不住再记录一遍。我猜测,原因可能在于人总是太在乎自己了,非要自己记录一遍生长的历史,才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在城市的某一部落思考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传统价值观与新伦理的冲突,过着另一种蜉蝣的生活。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