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原创 > 我的青春 > 正文

掌声响起来·甬剧唱起来

2002-12-04 19:11:34    flflyj122/Duoer

编者按:

本文图片感谢数码风影像制作工作室(kslyc@163.com)友情提供数码设备!

12月初的杭城之夜,空中飘着淡淡的雾气,华灯初上的东坡大剧院显得分外惹人注目。第四届上海艺术节参演剧目、第九届浙江省戏剧节重点剧目——大型甬剧《典妻》在这里隆重上演。本站特派记者flflyj122和Duoer赶赴现场,为您带来精彩的图文报道。

——老中青都来看甬剧

对绝大多数浙大学子而言,戏曲大概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而知道甬剧的,恐怕更是寥寥无几。甬剧属于花鼓滩簧声腔,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诞生于农村,早年曾进入上海,红过一阵,但最终和当时很多进入上海的剧种一样,退回了发源地。由于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先天不足”,加上现在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甬剧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如同目前大多数地方剧种的相似命运,专业表演团体仅存宁波市甬剧团一家。现在还能记起《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田螺姑娘》 这些甬剧经典剧目的,恐怕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宁波”了。

然而,记者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东坡大剧院昨天难得的迎来了老中青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戏迷,吐着浓重的杭普话,却依稀可以辨出乡音的成分。那些携儿带女的中年父母,平时奔忙于工作和家庭之间,今天难得来休闲一回。还有为数甚多的年轻人,几乎都操着标准的普通话,大概是在杭高校的大学生们,特意来感受一番传统戏曲的魅力吧。

今天的杭州,在努力打造“休闲之都”的同时,“文化之都”的氛围也在逐渐形成。地方戏曲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带着泥土的芳香,是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如今又结合了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二字,这种趋势正迎合了都市观众不断提升的欣赏品位。《典妻》在甬、沪、杭三地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典妻》,旧时代的悲剧

甬剧《典妻》根据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改编。故事以民国初年的浙东农村为背景,丈夫染上赌博酗酒等恶习,儿子春宝又久病不愈,无奈之下,丈夫以100块大洋将妻子出典给渴望能生一个儿子的老秀才。3年中,妻给老秀才生下了儿子秋宝,虽然老秀才对妻也不错,但秀才大娘子不容妻的存在,3年期满后,妻不得不离开秋宝回家。但当她回到依然难改恶习的丈夫身边的时候,妻发现:春宝已经奄奄一息……柔石淡淡的笔触就像江南雨后的云雾,白描式地叙说着人间的苦难。

经过剧作家罗怀臻的修改,戏中突出了妻子在秀才家中尴尬地位中的矛盾,还有妻最后回到家时发现春宝早就已经死去等情节,渲染了全剧的悲剧色彩。在此基础上,《典妻》充分挖掘了悲剧性的更深层的含义。著名文学评论家蓝棣之先生曾评论《为奴隶的母亲》说,小说这种对女性的双重掠夺的控拆只是作品的显在结构,在这显在结构的背后,却隐藏了一个也许小说家柔石本人也未必自觉的潜在结构:奴隶母亲正是在“典妻”的生活经历中,才真正体验到男人的温柔体贴和生活的安定富足,因此在“典妻”期满之后仍想继续留在男主人“秀才”家中。由此,小说生成了两种意义结构,并且两者都有其历史的和逻辑的合理性,但是放置在一起,却相互冲突甚至彼此颠覆。真正的悲剧性意义也许在此。也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意味的存在,才使得该小说在今天被改编成戏剧后受到广大都市观众的追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影子似乎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大腕云集,推陈出新:《典妻》的道路

生存和发展问题,始终相生相伴着每个地方剧种。甬剧也不例外。《典妻》走的是怎样一条道路的呢?

《典妻》的创作阵容云集了国内一流的戏剧专家。编剧罗怀臻是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一级编剧,获得过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次国家级编剧大奖。导演曹其敬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他的整体指导下,《典妻》的舞台效果突破了甬剧以往的面目,呈现出惟美且现代的艺术追求。此外,舞美、服装、作曲、灯光也都是来自京沪两地的重量级人物,加上宁波甬剧团几乎全部资深演员的加盟,《典妻》一剧可谓达到了甬剧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从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到甬剧《典妻》是一个“雅化”的改造过程,以宁海古镇前童为原型的舞美设计、改编后的甬剧唱词念白等都使小说中浓浓的浙东风情在被搬上舞台后更显出其地域特色。为了使形式感欠缺的甬剧改造得更“雅化”,演员在甬剧中大量借鉴、运用京剧、昆剧中的一些程式化动作,芭蕾舞、话剧中的肢体语言与表情、造型,使甬剧脱胎换骨,从而能适应更高层次的审美要求。此外,剧组还运用了成像灯等先进的舞台设施,使舞台出现了雨、水、雾中的山等视觉效果,达到了导演要求的“浙东山水水墨画”的感觉。

 

——戏剧走进校园,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

从剧院归来,记者脑海中一直进行着这样的思考:戏剧走进校园,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从《棋人》、《思凡》到《安妮日记·未完成》、《俺爹我爸》,黑白剧社带给了浙大学子对校园戏剧的无限惊喜。很快,一场名为《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现代越剧将在永谦学生活动中心上演。然而透过演出的背后,我们不得不遗憾的发现,校园里戏剧真正的观众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校园戏剧正令人担忧地走入象牙塔中。而专业戏剧团体走进校园,更是困难重重。

在文化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大学生有必要接受一下戏剧艺术的熏陶,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我们很难想象那种只会专业知识,缺乏人文涵养的大学生能够很快的融入到社会中去。我们同样无法想象,一个艺术氛围稀薄的浙大,还会是我们心目中美好的母校。我们要创造一个氛围,但是怎样创造这个氛围呢?欢迎各位网友发表看法。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