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吹打乐。俗称“吹打”。浙江民间吹打乐几乎遍及全省,但以浙东一带最丰富,因此,又有“浙东锣鼓”之称。其中以奉化、嵊县最为集中,其特点是锣鼓乐特别发达;南部温州、乐清、瑞安、平阳、洞头等地则以器乐曲牌为数最多。
明·张岱所著《陶庵梦忆》一书中,多处记载了江浙一带民间吹打乐的盛行情况,如《绍兴灯》一文:“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工可为之,贱故家工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穹檐曲巷,无不灯无不棚者。……庙门前高台鼓吹。……小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围簇看之。” 《越俗扫墓》中又载;“越俗扫墓,男女玄服靓妆,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卒以为常。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帻船,男女分两截坐,不坐船,不鼓吹…后渐华靡,唯监门小户男女,必用两坐船,必巾,必鼓吹,必欢呼。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等寺院及士夫家花园。鼓吹近城,必吹海东青独行千里,锣鼓错升。……”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明代鼓吹、吹打在江浙一带已很盛行,且广泛地应用于民间风俗活动之中。另外,根据奉化、上虞等地名艺人代代传说,明朝戚继光东征平倭后,各地人们糜集沿海一带,欢迎戚继光凯旋归来,以及军事上每年举行的“迎会”活动,均配有鼓吹。
历史上浙江的鼓吹乐已渗透于广泛的民俗活动之中,延续到现代,它除仍用于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外,亦用于祭孔和官府场面,有时为了解决民事纠纷,也要借助于鼓吹。演奏者多为职业性或半职业性的民间音乐组织,各地名目繁多,如“十番班”、“锣鼓班”、“鼓亭”、“拾搁”、“千秋船”、“道士班”、“唱班”等等。
浙东锣鼓分布地区很广,各地风格、曲目乐队编制又不尽相同。如嵊县民间吹打音乐所用的乐器总起来有:管乐器先锋(亦名目莲号头和招军)、梅花(即唢呐)、横箫、箫(又名洞箫)笙和管;弦乐器平胡(即二胡)、碗胡、徽胡、琵琶、弦子(即三弦)、双清、洋琴;打击乐器板鼓、扁鼓、战鼓、大鼓、彭鼓、五锣(个锣即叫锣、争锣、尽锣、斗锣、丈锣、小锣)、四大锣(即马锣、大锣、冬锣、抬锣)、大钹、次钹、京钹、小京钹以及木鱼、板、鱼板、双星等。
温州锣鼓班所用乐器,管乐器有先锋、大小唢呐、笛、管;弦乐器有京胡、板胡、二胡、瓢胡、三弦、月琴;打击乐器有战鼓、堂鼓、大钹、京钹、小锣、大锣、广东板、双星。
浙东锣鼓的打击乐器中,锣类乐器最有特点,除云锣外,嵊县所用四锣为马锣、大锣、冬锣、抬锣。奉化所用十锣为大锣、柴锣(四面)、令锣(二面)、闹锣、张板锣、狗叫锣,由一人演奏,演奏技巧非常复杂。
浙东锣鼓在不同地区演奏不同乐曲时,其乐队编制是灵活多祥的,如:
嵊县的吹打乐《大辕门》,所用打击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鼓、马锣、争锣、尽锣、斗锣、小锣、京钹、次钹、大钹、抬锣、冬锣、大锣等十四件乐器;由五人演奏。
温州的《上下小楼》,所用打击乐器有:广东板、堂鼓、狗叫锣、小锣、京钹、大锣,由四人演奏。
海宁的《鼓亭》,所用打击乐器有:板鼓、堂鼓、小锣、次钹、马锣由四人演奏。
定海的《潮音》,所用打击乐器有:堂鼓、狗叫锣、酒盅、碟子、京钹、大跋、冬锣;由七人演奏。
黄岩的《作铜锣》,所用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锣、小京钹、大小铜锣、板、木鱼(二)、碰铃(二);由八人演奏。
浙东锣鼓代表性的乐曲嵊县有《大辕门》、《小辕门》、《都花》、《绣球》、《龙舟》等;温州常用的曲牌有《十景锣鼓》、《上下小楼》、《一封书》、《水浪引》、《将军令》、《海青歌》、《万年欢》、《懒画眉》等八十多首;奉化的吹打乐曲有《将军得胜令》、《万花灯》、《划船锣鼓》、《三打》、《八仙序》、《细打沙船》以及洞头的《龙头龙尾》、黄岩的《九连环》、定海的《潮音》、《和乐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