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采的民族器乐是诸多流派音乐的总汇合。流派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民族器乐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过去,无论是宫廷、寺庙,或是民间,由于历史种种的局限,艺术人才的培养和传艺方法,主要是靠师傅对徒弟的口传心授。在有了古琴减字谱、工尺谱和锣鼓经等记谱法后,由于记谱法的不完备,所记录的器乐谱仍然得通过师傅的指点,才能得师真传。“名师出高徒”,名师者是指他在这一行中属于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人物。由一个名师带出一批高徒,形成一个以名师为核心的群体,流派艺术通过群体的艺术活动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乐坛增添新花。
古琴音乐的流派,唐代赵耶利曾说过:“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可见吴、蜀两派的音乐风格迥异。南宋时出现了以郭楚望为代表人物的浙派。至明代,除南宋的浙派传承以外,又涌现了江派琴艺(指松江刘鸿的一派)。明代后期,琴派又有所发展,出现了虞山派、绍兴派、江派(此江派指在江左、南京一带的琴派艺术)等。广陵派是清代新兴的琴派。这些琴派由著名琴师创始以后,世代相传。后世的各派琴家都有清楚的师承渊,一脉相传,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和代表性曲目。
琵琶音乐流派有南北之分,此说初见于1818年无锡华秋苹等编订的《琵琶谱》。该谱集序中说:“夫琵琶有南北之分,人以不得并观为憾,兹订为一编公之同好。”1895年平湖李芳园编的琵琶谱集,其书名即为《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增》,收入丁《华氏谱》中所没有的一些曲目,如《阳春白雪》、《浔阳琵琶》、《平沙落雁》、《塞上曲》、《青莲乐府》等。并且演奏指法也比《华氏谱》花簇。后有人对此持有异议,如《养正轩琵琶谱》顾瑗写的序中批评说;“广则广矣,奈花指繁加,几失庐山真面目。”我们可从不同的琵琶谱集中,看出他们在曲目、标题、大套的分段、指法,以及乐曲解题等方面有所同异。正是这些不同,显示出各派的独到之处,致使琵琶音乐得到丰富和发展。
古筝音乐的流派虽然没有什么文献记载,但当今人们一致地把古筝音乐划分成很多派别,如浙江筝、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等。因为这些地区的筝乐各有名师、名曲、独特的技法和鲜明的音乐风格。
应该说,所有乐种的音乐都存在流派,因为每位名家都有个性,而个性取决于每位演奏家的不同心理素质、技艺、修养、审美、创造力、竞争力等要素。一个富有进取心和竞争意识的天才演奏家,才有可能博采众长和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通过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攀登艺术高峰。民族器乐(包括一切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就是有赖于历代无数杰出名家和他们的得意门生们的艺术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