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时空 > 民族音乐 > 正文

民乐名家—刘天华

2015-08-08 19:21:00    文化素质网

刘天华,著名的民族音乐改革先驱、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2年6月,刘天华在搜集锣鼓谱的期间,不幸染上了猩红热。于6月8日病逝于北京,终年只有37岁。

刘天华在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学校军乐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触西洋铜管乐。1915-1922年在江阴、常州等地中、小学校任音乐教师,并多方面学习民间音乐。如向民间艺人周少梅学习演奏二胡、琵琶;1919年暑假去河南求师学习古琴等。

1922年刘天华被聘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其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后改为女子师范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教授琵琶、二胡。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文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刘天华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音乐家。他将过去被轻视的民间乐器二胡加以改革,纳入到专业音乐教学之中,使其成为音乐会上经常独奏的乐器。他改进二胡的制造规格和记谱法,明确固定音高的定统,并吸收提琴某些演奏方法。

他还创作了二胡练习曲47首,为二胡教学的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改进了琵琶教学,创作了琵琶练习曲15首;他曾将四相十品的传统琵琶加以改革,制作了六相和加半音品位的琵琶。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1918年他在贫病中完成了二胡曲《病中吟》初稿,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懑心情。

其后,他创作的《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以及《独弦操》等二胡曲,以委婉人的旋律,或忧伤压抑,或悲愤激越,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中苦闷、傍徨,要求变革、挣扎、奋斗的心情。

二胡曲《良宵》、《光明行》和琵琶曲《改进操》,音乐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

二胡曲《空山鸟语》吸取民间单弦拉戏的模拟自然音的手法,音乐活泼生动。《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的二胡曲。

刘天华掌握了民族器乐的创作规律,又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使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