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时空 > 现代音乐 > 正文

巴赫 - 第3号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五首「布雷舞曲」)

2009-12-01 10:33:16    文化素质网

巴赫(JS Bach)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Cello Suite,BWV1007-1012)作于1717-1723年,是他在德国科藤时期所创作。在巴赫这六首组曲问世之前,从未出现专为大提琴独奏而写的作品。

这六首组曲,每首曲子里有六个精雕细琢的乐章,都包含标准的舞曲,如阿勒曼舞、库朗舞、萨拉班德、吉格舞等;额外加上的舞曲也以标准形式展现,包含加沃特、布雷以及小步舞曲。这些组曲多由一首流畅的、半即兴式的前奏曲展开,然后是各具特色的法国风格舞曲,最后由吉格舞曲结束。在巴赫时代,宫廷里盛行典雅精巧的舞步,而法国人在跳舞方面尤具特殊禀赋。当年路易十四招募了大批“舞林”高手,使得凡尔赛宫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欧洲各地小宫廷群起效尤,余风所及,小小的科藤宫廷,亦也如此。这部作品将节奏、和声及动机等要素融合为无伴奏弦乐器独奏,同时用极富有舞蹈性的组曲将丰富的内容与处理方式融铸在标准曲式中,它展现了巴赫伟大的创意及深厚的对位法功力,可谓空前绝后,令后来者目瞪口呆,无以为继。

《第3号大提琴无伴奏组曲》(Cello Suite No.3 in C major, BWV 1009),C大调,使巴赫能为大提琴安排大量的四声部和弦,并利用C弦与G弦等较低的空弦为基础,以便配置主调音及主导的和声,其丰富的结构及音质是这首作品最显着的特色。第五首是布雷舞曲(Bourree),为这套组曲的高潮部分。布雷的原意是“振翅”,是一种快速的舞曲。(沛姬)

    爱乐随笔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值得研究的地方非常多。他为大提琴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自不必说,组曲构成之严谨和连贯也有了“简化交响乐”的雏形。因为已经找不到巴赫的真迹,乐谱上的信息又不充分,顶级演奏家们乐于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加以诠释,通过“再创作”来为我们呈现更加亲切、多彩的巴赫形象。

BWV1009的布列舞曲是一种活泼的法国舞曲,承接前面较为缓慢的部分,提供给我们一个避免困倦的生气勃勃的乐段。大提琴的厚重感被尽量克制,反之通过精湛的演奏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和声层次。

这个版本的演奏更加行云流水,每一个音都信手拈来般顺畅之外,低音弦偶尔被赋予特别的力道,将和声变化隽永又清晰的呈现。琴音所刻画的舞步,由是彰显老道、成熟,具有阳刚气魄。第二支舞曲被紧密的连接起来,由于较快的演奏,使那朴素的单音旋律更像是一段绚丽的独舞。随后和声再度加入,为乐曲送出一个振奋的结尾,准备迎接辉煌的吉格舞曲乐段……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