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Brahms)的《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D, Op 77),D大调,OP77,作于1877-1878年,本曲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全曲共分三乐章。该段音乐选自第3乐章:活泼而不太快的,游戏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不规则的回旋奏鸣曲形式。这是整部作品中最富创造性的乐章。旋律轻快活泼,抒情优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气势。(ingia)
爱乐随笔
勃拉姆斯是一位具有宗教般气质的人物,在19世纪缤纷又令人迷惑的创作大潮中,他始终坚持对于古典风格的追求,倾力维护那种稳重、均衡,仿佛延续着一个时代的璀璨和辉煌。这种挚爱和崇敬会带来潜心和勤奋,也会带给创造力极大的压抑。然而大师用他高质量的作品见证了古典音乐中有挖不尽的宝藏和持续的生命力。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7-1878年间,赠与好友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约瑟夫。作品具有勃拉姆斯一如既往的严谨并拥有浪漫乐派浓厚的色彩和丰满的表达。
第一乐章的大幕缓缓开启,显示出恢弘的气势,簧管在其中送出深沉和略带忧伤的主题。随后的主奏小提琴在凛冽的合奏中登场,他由火热而强烈的情绪开始,慢慢过渡到平缓和优美的旋律。音乐仿佛引领我们挣脱乌云而步入芳草萋萋、恬静的风光里。虽然是在宁静和甜美的气氛中,小提琴显然是个酣畅和豪爽的角色,他的性格使这个拥有漫长变奏的乐章充盈着活力和坚定不移的推进,并在遥远的结尾处以欢快的情绪结束。
经过前面的考验,第二乐章的慢板显得惬意和抒情。小提琴依旧许久才出场,这一部分没有炫技、也没有强烈的起伏,那种性格变得淡定和从容。对比刚才温和而豪迈的长者气质,小提琴的形象又增添了一抹可亲可敬。他的旋律虽然浸透着一些萧索、深邃的忧伤却又连绵始终如画卷、如歌,引发人们联想起岁月长河中,那些留下一如既往的忠诚和关怀的身影。
作曲家先赋予了小提琴如此丰满的形象,然后送出第三乐章作为竭尽光彩的总结。乐章主题过后,活泼而不太快的快板里酝酿着一种充满感激而又无处宣泄的气势,随之回旋的主题便以狂欢的热度和感人的旋律喷涌而出。这个旋律为很多人所挚爱,喜欢在自己的演绎中加以强调,但是在优秀的诠释者手中,这个部分崇尚简洁而绝不拖泥带水,于是在光华迅速散去后,真挚和朴素的发展部分继续传达着感动和激励,激励着听者一同走向那振奋人心的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