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可以被归类为小型的电影作品,一如作曲家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处理以往的电影一样,他都能完整扼要、清晰工整地为电影配上了清新、轻盈的配乐。
主题音乐《The Tale of Viktor Navorski》,不需多解释,只要看过电影的朋友都很熟悉这段音乐,一段让人熟悉的地方民谣令乐迷心领神会,也许说不出究竟是捷克、罗马利亚还是保加利亚,但是一股浓浓的东欧情调,在轻快俏皮的双簧管中已不言而喻,作曲家除了试图写一首富有民族风格的木管独奏作品,他在旋律创作上也将单簧管的乐器表现做了出色的发挥,加上向来精工的管弦合奏编曲,让这首作品本身即是一首动听可爱的演奏曲。而他在温和俏皮的旋律间不时透露着喜趣与滑稽的描写,自然也为故事主角Viktor Navorski——这个受困美国机场,处境荒谬,性格却温和友善的东欧游人,做了最出色的音乐勾勒。(ingia)
爱乐随笔
译名《幸福终点站》已经为电影点了题。在这部以小见大的喜剧影片里,浓缩了一整个“自由世界”的机场和人情百态。主角来自虚构的“夸库及亚国”,为偿父愿到美国搜集爵士明星的签名,因为国家倒闭、证件失效而被滞留在机场。故事充斥暗喻、反讽和黑色幽默,结局则是典型的美式喜剧结局——爱情和幸福。
虽然影评已经锁定了“夸库及亚国”的方位,其实剧作和导演并不想映射现实中的国家,因为那不是重点。斯皮尔伯格的“御用乐师”约翰·威廉姆斯为其创作的音乐也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是更多立足于轻松和诙谐,听起来很像是《哈利波特》配乐的创作延续。
双簧管用来表达那种诙谐和轻松,美式“遒劲”的管弦乐穿梭其中,呈现出戏剧特征。用这个音乐讲述主角的尴尬境遇,或是陪衬黑色幽默都很合适。音乐就像约翰·威廉姆斯这个名字一样通俗,能够很好的帮助听者体会剧中人的心境。
主角从“不会说话”到渐渐学会了蹦单词,在笑面人生的心态和无聊的等待里混熟了整个机场。终于,他见到了爵士明星(电影里唯一真实的人物),还拥有了一段和空姐的美好记忆。人们不刻意从这个随遇而安的人身上得到什么教益,却愿意为这个机场的阿甘再次感动和祝福。
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视角:在某个不随着自己而运转的迷失的地界里,似乎“幸福”也可以等来,只要心怀憧憬,等也是一种必要的坚持。这个等并不是无事可做的干等,而是在不可改变的现状里学会安心积累和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