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Puccini)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兰,剧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歌剧描写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她为了爱情而背弃了宗教信仰,嫁给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深信他会回来。平克尔顿回国后另有新娶。当他偕美国夫人回日本时,悲剧终于发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剑自尽了。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明朗的一天》(One Fine Day)是这部作品中一首着名的咏叹调,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着名的咏叹调《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ingia)
爱乐随笔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等词汇都是用于形容普契尼歌剧的。毫无疑问的,普契尼在理解剧本和诠释人物上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创作状态的普契尼,永远都是全身心投入的,他追究每一个场景、推敲每一个音符、刻画每一个细节,仿佛已经置入自己塑造的音乐世界,和那些角色们共同去经历和体会。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式创作的代表作品,主角痴情、天真,充满了悲剧的侧面、音乐也透漏着悲伤和不安。故事通过水手和艺伎的悲歌,实际上探讨了一个价值观问题。假设用西方的意识强加于东方,所造成的后果是否是道德所能承受呢?答案是否定,并且是惨痛的。
在这个唱段里,蝴蝶夫人表达着热切的期盼,骨子里却流露出那种寂寞、无望所带来的苦闷。起先的旋律缓慢而平和,用讲话的方式让听者感受到等待。继而高亢,是主角唱出了坚决的意味,乐队便配合以强烈的渲染,直接传递这种情绪给等待中的听者。随后的歌曲展开美丽的遐想、穿插着对远处码头的急切关注,临近结尾时,仿佛爱人已经站在面前,在那美好的一天兑现了诺言,音乐也送出了强烈而充满希望的结尾。然而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听者早已为这天真的女子抑制不住了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