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Concerto in C for flute and harp, K299/297c),作于1778年4月。那年莫扎特(Mozart)22 岁,在法国巴黎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长笛演奏家——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公爵的女儿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也是莫扎特的学生。此曲是1778年莫扎特应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作品共三个乐章,乐曲为第3乐章,回旋曲(Rondeau),快板,C大调。主题先由弦乐表现,管乐重复,合奏主部后,竖琴以新的独奏主题登场,由长笛引出G大调旋律。第一插句在弦乐帮助下,由长笛展示,竖琴重复。第二插句为F大调。对用过的素材作发展处理。第一插句以原调再现,经由合奏中的开头动机形成的经过部,引出华彩,回旋主题第三次再现,最后主和弦以强奏华丽地结束。(ingia)
爱乐随笔
艺术家有着一颗感性的心灵,善于观察别人的生活和从中收获体会,故而他的描述就如亲眼所见一般,娓娓道来的富有“表情”。22岁的莫扎特能不能体会为人父的感受,我们不得而知,他笔下的父与女却能够其乐融融。
协奏曲实际上是写给长笛、竖琴和乐队,第三乐章就有着充分的管弦乐伴随,乐团编织了一种清新又略显紧张的气氛,弥漫在这个婚礼当中。竖琴的致辞之后,长笛依旧是我们的主角,她起先照顾竖琴的薄弱,用温顺的姿态歌唱,于是音乐呈现十分柔美和亲切,让人联想起父女俩还有很多叮咛和安慰的话。当长笛的主题活泼、兴奋之时,竖琴则用自己细腻和宽宏的音响默默陪衬,他也无处不包容和影响着长笛。迥然不同的两者于是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奇异音响,音乐具有一刻不闲的谐和的欢愉。
原本父亲是长笛手,然而从一个男性的角度来体会此情此景,也可以把竖琴来当作父亲的代言,算作一份彼家有女要嫁人的父母心。诚然,“若依”两个字至为点题,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父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