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芬巴赫(Offenbach)大量的轻歌剧作品中,以1858年创作的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最受欢迎,这部作品在上演200多场以后曾在一家大剧院为拿破仑第三举行盛大的演出。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地曾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欧律狄刻》,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
剧情改编为: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场之后决定分手。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欧律狄刻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庇特。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
音乐选自歌剧里面的第二幕,最后的三段音乐,分别是合唱曲Galop Infernal;宣叙曲Entrance of Orpheus and Public Opinion及终曲Finale, Act II "Look ahead and not at your wife"。(ingia)
爱乐随笔
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年出生于德国科隆,1880年死于法国巴黎,是一位犹太人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和作曲家。“奥芬巴赫”四个字仿佛听起来就像音乐家,其实童年的奥芬巴赫是在家人的反对中偷偷学习,饱尝了艰辛和坚持才走上音乐的道路。
奥芬巴赫被认为是“轻歌剧”的奠基人,他在19世纪晚期这种更为短小、世俗和热闹的舞台剧中展现自己敏锐的头脑和杰出的创造力。《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地狱中的奥菲欧》里的康康舞,都已经成为今天耳熟能详的旋律。
被奥芬巴赫“改编”的《奥菲欧》和原作大大不同,尽是整蛊情节和搞笑舞蹈,讽刺被隐藏在令人捧腹的荒诞中。这种风格十分显着和辛辣,即便在当时也是渐渐才被接受。康康舞用以描述众神地狱宴会的场景,当古希腊“精英阶层”被音乐“煽动”而跳起火爆近乎粗俗的康康舞,恐怕最有定力的观众也无法不忍俊不禁。
第二部分,奥菲欧借着优美的小提琴旋律诉说相思之情,向神要求从地狱领回自己的妻子。继而那个经典情节发展出来:神与奥菲欧拟定口头协议,让奥菲欧悄悄地走,不许回头。但是朱庇特释放闪电(擂鼓声)引诱奥菲欧回头看了一眼而违背诺言,最终使妻子永归地狱。与原作不同的,康康舞的旋律再次被歌唱出来,作者为全无忠诚的夫妇二人安排了两厢情愿、皆大欢喜的欢乐结局。
因为过度“恶搞”的缘故,这部剧作没有十分出名,但是康康舞却从此成为舞曲中的经典。在今天这个舞曲有着象征意义——不是每个人都把音乐当作严肃的倾听,在那极度愉悦的曲调中,人们也可以找到哪怕是低级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来自音乐的享受。
这也是一种音乐,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