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特(Lute)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它的源起与名称来自于阿拉伯人的“Al'ud”,阿拉伯文“ud”原意为木头。鲁特约在9-10世纪间经由回教徒传入欧洲。这种梨型的拨弦乐器,与中国的琵琶,乃至日本的biwa有着来自西亚的共同源头。
15世纪末的欧洲,标准的鲁特琴是梨形的,它有一根单弦和五组复弦,调音为G-c-f-a-d'-g'。琴颈上有琴格,弦钮箱向后弯成直角。在当时,鲁特比键盘乐器便宜且轻巧可携带,所以用途极广。它可用来弹奏弦律和复调,最主要的是用来伴奏歌曲。鲁特的六弦组的设计,非常类似现代的吉他,但却与吉他音色完全不同,鲁特拥有最令人着迷的银铃般的音色。低张力的羊肠弦加上梨型音箱特殊的共鸣,造就出鲁特无比丰富细致的音质, 是吉他所无法取代的。
今天欣赏到的鲁特独奏《特莱顿的复苏》(Tarleton's Resurrection)是由英国音乐家道兰所作。约翰·道兰(John Dowland, 1562-1626)是伊莉莎白王朝至查理一世的英国代表性鲁特琴演奏家,也是鲁特琴伴奏歌曲作曲家。由于他自己是鲁特演奏大师,因此他创作的作品主要以鲁特音乐为主。他创作的鲁特独奏曲有九十多首,大多都是充满装饰音的变奏型式的舞曲,他的许多合奏作品,后来更是成为了文艺复兴晚期最受欢迎的作品。
在今天看来,道兰的音乐是非常超前的。他的许多作品更多的像是地道的现代抒情歌曲,有着线条分明的弦律,主要音乐元素集中表现着如独唱的弦律部分,其他声部虽然起伴奏作用,却又不是简单的和弦架子。他的这样现代化的写作原则让人惊愕,难以相信这都是牧歌时代的作品。道兰性格忧郁,但是他所创作的大部分音乐不会让人感到抑郁,而却有着令人感动的温馨。(沛姬)
爱乐随笔
英国的“文艺复兴”大约在16世纪到17世纪,促成这一运动的关键人物有很多,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很多人,都在为摆脱蒙昧和黑暗的束缚探索着。英国作曲家、鲁特琴演奏家、歌手约翰-道兰(John Dowland,1563-1626)生活在这个时期,正好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也在生活和创作的时期。
自亨利八世以来,英国早已脱离了罗马教廷,并埋下了斗争隐患。而道兰在欧洲大陆“错误地”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并涉嫌卷入一些针对英国的“反动行为”。这导致他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当时女王的信任,道兰因此是在流亡中继续他的音乐。尽管在别的国家能谋得赏识,他仍旧在暮年回归英国并坚持他的创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某些音乐跨越了宗教和世俗,较为注重情感的表达,当人们聆听起来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太晦涩。道兰的鲁特音乐采撷了欧洲大地的民谣,具有更多清澈、明朗的旋律线条,歌曲也借用了精美的诗句,更匹配作者淡淡的忧郁性格。这种音乐具备超越时空的美,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会惊愕于他们创作在 400年前。
“特莱顿的复苏”(Tarleton's Resurrection)可能是纪念一位叫做特莱顿的喜剧演员。抒情的鲁特琴音,温婉的低音陪衬。旋律轻快地走向高处,仿佛一种呼唤,仿佛象征着“复苏 ”。这个主题用更加明亮的口吻重复一遍,就进入尾声。极简单的音响,极简短的篇幅,凝聚着最美好的祝愿。
“鲁特琴触及了天堂般的乐音,令人倾倒”,400年前的英国诗人理查-巴恩菲尔德这样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