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篇关于古琴的论文,思想还很不成熟,又有太多借鉴他人。不过,当作一篇剪裁文章,了解古琴些许知识还是应该可以做到的。 |
|
上万年的传承,五千年的古国,华夏文明在两河流域一步步走向成熟与辉煌。历史的长河,时间的积淀,先人留给我们的是无数灿烂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民族,是一个追求意境的民族,她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其中,中华民族的音乐生活更是美妙无比。琴、棋、书、画,在众多的乐器当中,唯独琴以她博大精深的内涵进入了文人的四大风雅之事的行列,这一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琴在中华文明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然而,古琴艺术发展到今天,却面临这极大的考验。
首现,古琴艺术深植的土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太多的变幻,从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到人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都经历了急剧的动荡冲击。社会形态的剧烈变革,导致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人修身养性的理想遭到了冲击,古琴音乐的生存状态也随之产生了变迁。
科举制度废止后,文人入仕无望,士大夫的优裕生活逐渐丧失,琴乐的保存和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传统文人阶层的消亡使得古琴音乐失去文人士大夫这一依托背景,其生存环境日趋艰难。之后,“五四运动”锋芒直指传统文化,在“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声中,作为旧文化的古琴自然备受冷落。加之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使琴家颠沛流离,大量的传世名琴毁于一旦。而后的“文化大革命”更是雪上加霜,使古琴遭受灭顶之灾。
其次,西方音乐的传入对中国古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对古琴艺术的音乐观念、传承方式、演奏方式、打谱、创作等诸多方面有相当的渗透。
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提倡学习西方,引进西方音乐,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如古琴之类的传统民乐在音乐技术、音乐思维上被西乐同化的现象。加之西方音乐教育制度的移入,古琴“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不得不改变。
最后,古琴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存在者这样的事实:琴和琴人始终是寂寞的,她从来没有热闹过。一切高雅的艺术、一切深邃的精神都是孤独的。仁人孤独,君子固穷,古今中外皆然。于是,出现了“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式的哀叹。
加之近几年来,社会商业化,古琴音乐的精神、品行、传统文人的风范正逐渐趋于丧失。随着古琴申遗的成功,各种商业炒作和利益的驱使下的古琴活动愈演愈烈,在商业开发的过程中无形文化传统在逐渐流于形式,失去它原有的文化价值,实在不能不使人对此感到担忧!
怎样拯救濒临消亡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宗,怎样使高雅的艺术,高拔的精神在落寞中重现辉煌使我们这些爱琴之人积极思考、密切关注的。我在此就古琴的学习赏鉴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琴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是具体的、感性的,应该从聆听进入古琴世界。保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音乐档案与资源,努力收集流落四方的古琴曲集。不管是已故老一辈琴家还是在世古琴名家,他们的音乐都承载这古琴文化的完美记记。 其次,欣赏一些琴学文献。这里列举几种:
宋代成玉磵的《琴论》。这篇琴论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说琴,谈技法、修养、风格、境界,都要言不烦,体会细致。内容虽较少,也不系统,但认真体味其中的含义,会对学琴者理解传统琴乐又很大的帮助。
明代徐上瀛(徐青山)的《溪山琴况》。他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之原则,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根据冷谦《琴声十六法》提出二十四琴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他从指与弦、音与意、形与神、德与艺等众多方面深入探讨,提出了深于“气候”,臻至于美,深于“游神”,得于弦外,以“气”为中介,使“音之精义应乎意之深微”的一整套演奏美学思想。加之他比较全面地论述琴的技巧与境界,言辞典雅,见解深微精到,因而他的琴论就有严密而辩证的系统。阐发既细,又不失境界之高。
冷谦的《琴声十六法》,见于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琴声十六法实际上是提出了十六个审美范畴,企图为琴乐的审美与表演作一归纳和依据。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个美学范畴之下,冷谦更详细地论述它的内涵和外延, 企图从不同的本质与现象和美感特征去引导读者把握古琴的声音美。
稽康的《琴赋》和《声无哀乐论》。琴在汉魏时期勃兴,原因诸多,概括而言,这时的琴是根植于痛苦、深在的精神的。琴之于琴人,不是一件普通的优雅之器,不是悠闲中思乐的乐器,不是一般的滋润和补偿,而更是精神人格的伙伴。琴人对琴的精神灌注也不同于此后各阶段。琴曲题材在此时比较丰富,深入各种社会感情,悲凉慷慨而又旷达超拔,与明清琴曲多倾向闲适淡雅有明显的差别。细致地阅读、体会稽康的文章,有助于在较高的精神层次上理解、把握琴的境象。
最后,积累中国古文化知识。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大的渊源与联系。古琴艺术,不仅是一门专门的音乐艺术,可以说它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的内涵中谓博大精深,古琴艺术自身积淀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古琴又与中国的历史政治、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当我们的内心积淀了足够的传统文化内涵,古琴的传承也就更具意义。
琴,中华文明之象征,中国最古老、深邃、空灵、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坛上,她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千百年来,她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空灵苍远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听琴吧,感受琴之境界吧,让我们共为琴友,共同奏响那美妙的动人心魄的旋律。
主要参考书目:
章华英:《古琴》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 郭平:《古琴从谈》 山东书报出版社 2006年
主要参考网站: 《中国网》 《古琴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