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时空 > 民族音乐 > 正文

彩云之南,滇音荟谈

2007-05-29 16:59:46    易文网

编者按:云南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在云南这片民族音乐的沃土上,诞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云南,曾被誉为“歌舞之乡”、“音乐的海洋”,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座“民族音乐艺术宝库”。的确,长期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年复一年,世代相传,为我们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民族音乐。

云南民族音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传统。而早在汉、晋文献中,则已能查到有关云南民间歌曲的记载。至于建国以来从楚雄、祥云、晋宁等地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编钟、铜鼓、葫芦笙、锣等乐器,则已是两千多年前的遗物。其中铜鼓、葫芦笙等至今仍在我省彝、佤、壮、苗、拉祜、僳僳等民族中广为流传。据考证,滇中地区还是铜鼓的发源地之一。此外,我省许多重要乐种,如流传于丽江的纳西古乐“白沙细乐”(或称“别时谢礼”),流传于大理州的白族大本曲、吹吹腔,以及广泛流布于云南各地的“洞经”音乐,或起于元代、或始自明朝,均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

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整个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样,自两千多年前庄跤入滇以来,即和中原音乐文化保持着广泛、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唐代南诏时期,“传周公之礼乐,习孔子之诗书”,大量吸收内地汉族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发展,无疑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明清以来,大量内地汉族移民入滇,给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以进一步的推动,特别对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大。如花灯音乐中不仅有许多曲调来自内地,而明、清小曲则更是花灯唱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滇剧的丝弦、胡琴、襄阳等三大类唱腔,即分别源自秦腔、徽调和汉调。至今遍及云南各地的“洞经”音乐,据初步考证,约于明嘉靖年间从四川传入。

云南民族音乐汇集了二十几个民族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传统和艺术成果,反映了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生活、民族性格和艺术情趣,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因而显示出我国任何其他地区的传统音乐都难以比拟的丰富多采。1982年云南首届“聂耳音乐周”举办的“云南民族乐器展览”,展出了两百多件乐器实物和图片,被许多专家兴奋地誉为民族乐器的“博物馆”,由此即可见一斑。与此同时,由于云南各民族长时期的不断融合、分化、频繁迁徙、往来,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这一地域分布特点,也就必然促使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上的相互影响、渗透,从而使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和艺术特色,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现象。故有人认为,云南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民族音乐史。

云南民族音乐共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5大类。其中,除汉、白、傣、壮等民族有说唱艺术和戏曲艺术外,在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民间歌唱、民间器乐演奏和民间歌舞活动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对于一些山区民族来说,民间音乐和民间歌舞活动几乎概括了们传统文化生活的全部内容。由于各族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彼此的音乐文化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的民族或地区,几乎还处在音乐的童年时期。以民歌为例,有的民族品种单一,其旋律、音调还近似于劳动的呼号、语言音调的夸张;而有的民族,则不仅体裁、形式多样,且有的已发展为大型声乐套曲,如红河地区的彝族民歌“四大腔”即是一例。其中如景颇、纳西、僳僳、彝、佤、壮、傣、瑶等民族则已拥有多声部的演唱形式。再以器乐为例,许多民间乐器,至今仍保持着十分粗糙简朴的形态,如基诺族猎获归来所演奏的竹筒,流传于个别彝族地区的阿乌、土洞萧(近似古老的埙类乐器)等即是;而有的民族则已发展为颇具规模的民间乐队,并拥有成套的演奏曲目。因此有人认为,云南民族音乐可以视为人类音乐文化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