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时空 > 民族音乐 > 正文

编钟文化

2007-04-03 00:20:15    缥缈水云间

编者按:炎黄子孙的骄傲!

一九七八年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州市城西北约一公里名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文物近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这套编钟早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是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大发现,是同埃及金字塔、西安兵马俑、万里长城和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古代文化、古代科学的代表作。随州不愧为“古乐之乡”。

一九八一年夏,擂鼓墩二号墓又出土了一套编钟,有钟36件,皆可演奏古今中外乐曲,可与曾侯乙编钟媲美,同属空前罕见之珍品。

曾侯乙墓位於随州市城西一公里的擂鼓墩,1978年发掘。曾侯乙系曾国之君主。该墓为战国早期的大型木椁墓,构筑在红砂岩山岗上,罄石为穴。墓口呈型,方向正南,为岩坑竖穴墓。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为220平方米.残存墓口至墓底深十米.墓坑内置木椁,木椁用171根长条楠
木垒成,每根长10米,宽0.5-0.6米,共用圆木500余立方米.椁室四周、顶部填塞木炭约六万多公斤.
木椁分东、中、西、北四室,随葬器物分布其间。东室 放置墓主人大棺一套。棺分内外两层,均髹漆、彩绘花纹。外棺为铜木结构,长3.2、宽2.1、高2.19米;内棺为木结构,长2.5、头宽1.27、高1.32米。陪棺八具,狗棺一具。所有棺内尸体腐烂,骨架完整。经鉴定: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四十五岁左右;陪棺内殉葬者均为女性青少年,年龄在十三至二十五岁之间。另有金玉器、铜器、漆木器、兵器等。

中室 放置编钟等礼乐器,成组成排,井然有序。
西室 放置陪棺十三具。另有小玉器、漆木器等。
北室 放置车马器、兵器、铜器等。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共有15404件,可分为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器、玉器、漆木器、竹器等八大类。许多器物造型奇特,形象逼真,纹饰华美,精细繁缛,豪华异常,实为古代文物精品之上乘。出土文物之多,规模之大,器物之精美,为我国发掘的同类墓葬中之罕见。

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随州市博物馆”,复原了“曾侯乙墓址”,建立了“编钟陈列馆”,组织了“随州市古乐队”;并将精美的青铜器中的“鹿角立鹤”立於“尊盘”之首的造型,塑立在汉东路转盘,树为“随州市市标”。

自1978年夏擂鼓墩曾侯乙墓文物出土以来,围绕编钟的研究、复制、展演及编钟的相关产品,先后多次在华夏大地掀起“编钟潮”,由此而产生 "编钟文化”这个特殊历史产物的文化氛围。

擂鼓墩编钟的面世,国内外为之震惊。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关研究编钟的著述不断问世,据初步统计,已达到1000万字。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童忠良教授在美国讲学时评价: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炎黄文化、音乐文化的最高成果。美国纽约大
学 E.C.麦克伦在美国有影响的《社会生物工程》杂志上撰文称“曾侯乙编钟是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观”。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