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九○年代,国知名乐评人诺曼.勒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出版了《谁杀了古典音乐》一书,其中他所举发的凶手,正是这些创造荣景假象的企业、古典明星、唱片界和经纪人。 这又是如何说起? |
|
推手变杀手
音乐推手怎么会变成杀手?作者综观二、三百年古典音乐来龙去脉,深入了解古典音乐世界每个隐密角落。他掌握丰富的资料,钜细靡遗地观察分析,最后将前因后果交待得一清二楚。看过本书,您将惊叹世上不会有第二人具有他这种超能力。
谁杀了古典音乐?
那么究竟谁杀了古典音乐呢?原书英国版标题是《音乐末日(When the Music Stops)》,比较贴近作者“音乐界腐败,造成音乐衰亡”的本意。美国版书名改为《谁杀了古典音乐》,未免有洒狗血之嫌(这种市场导向手法,不也是作者挞伐的吗?),造成外力压迫的误导印象。
作者的中心论调,认为音乐经纪人缺德、唱片业唯利是图,音乐家名利熏心,联手把古典音乐搞成金钱游戏。不但扭曲过去纯朴真诚的欣赏环境、破坏音乐自给自足的健康生态,也因音乐品质沦丧而流失人口。为了证明其观点,勒布雷希特不厌其详地举事实为证。第一章《性、谎言、激光视盘》描述古典音乐萧条惨状,第二章则加深哀鸿遍野的印象。第三到第六章是一部从欧洲到美国的音乐舞台风云史。第七到第十三章则分门别类细表各领域音乐工作者的劣行恶迹。值得注意的,第十四章长篇叙述日本新力集团介入音乐事业的经过,这是古典音乐史中唯一的强大外力。
最后一章中,勒布雷希特如致祭般哀悼曾风光一时的音乐工作者,他说,“过去的期待与兴奋如今安在?……答案是消失在同质化、流行化的潮流中,为迎合大众口味而沦为庸俗化的古典可乐。”文末他短短地写出一些光明面,褒扬少数独立唱片厂和音乐活动,并宣称“在一切迹象均指向古典音乐毁灭时,只有追循万宝路音乐节、米开利(芬兰小镇音乐节)、和海培瑞恩(Hyperion,英国独立唱片)等有心人士一步步踏出的朴实脚印,我们才有机会见到世纪末音乐之路的尽头,隐隐透出一线曙光。”
精辟的表象分析
就同意的部份而言,笔者完全认同作者对事物表象因果的观察与分析,例如某公司是由何人决策,其个性及偏好如何?因何而促成某事?造成何种效应?这些都得依具体实证来探讨,也因此他的论断比一般人来得铿锵有力。例如他指出“卡拉扬破坏音乐界原本的经济生态平衡。艺术家的报酬不再得自他具有的票房实力,而是被势力超强的指挥家所决定。……卡拉扬手下的女高音里琪雅蕾丽(Katia Ricciarelli),一个晚上可以赚到卡拉丝六个月才能赚到的酬金。……卡拉扬去世前,流风所及已使德国一个平庸之才,指挥音乐会都动辄索价一万马克,使管弦乐团几乎为之窒息。”这样的批判,圈外人哪里举得出来?
又如这段话:“在二十世纪尾声的时刻,无可避免地音乐总监时代显然已到尽头。洲际间便利的旅行、大师的贪欲、全球一对一人际关系的衰退,都造成主要乐团的首席指挥一年待在乐团的时间少于四个月。……音乐总监鲜少待在他的职务上或坐镇主持。他的领导只是偶尔出现,他间些的介入只让人觉得断断续续,一点也不具启发性。他因为让自己显赫的名字出现在公司的抬头上,就可以收到大笔的薪水。然而许多职员却不知道他到底是来干嘛的。”像这样的警语,可说如刀似剑地砍进人们的心里,如能被相关人员参酌,可以避走一些冤枉路,这真是本书的一大功德。
古典音乐是时代产物
从宗教观点,教主诞生是永恒而唯一的事件,往后人们只能在纪元上逐年加一,不能期待每年冒出一位新救世主。如果贝多芬是音乐的唯一救主,那么作者的忧虑是可以成立的,他警告说:“古典音乐陷于危机之中……目前它在中产阶级生活里所占有的比重,是贝多芬逝世以来最小的……”然而音乐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不断新生的东西,任何艺术都有其产生的时空背景,我不明白贝多芬在现代生活的浓度减低,算是什么危机?如果任何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必需自古到今保持一样的浓度,那么现代人该忧虑的事儿可太多了。
读者不妨自问,我们(尤其是东方人)有没有必要把生活中西方歌剧、交响曲的比重,维持在贝多芬去世当天的程度?这种为遗迹而活的人生有何意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本书罗列的诸多疑虑,岂不是多此一举?
死亡的是古典音乐事业,不是古典音乐
最后,作者最根本的谬误,是误把“古典音乐事业”的灭亡,等同于“古典音乐”的灭亡。企业发展本是优胜劣败的斗争,但文化则是永恒的,未必因事业荣景不再而灭绝。好比“中国诗词”、“英国戏剧”、“希腊哲学”……早非营利品,但谁能否认这些东西永远有深厚影响力呢?自由社会让市场决定事业的存废,唱片是时尚、舞台表演也是时尚,其命脉随社会结构而变,它们的存灭一丁点都不会动摇音乐的本质。当唱片市场有朝一日被宽频网络完全取代的时候,古典音乐亡了吗?不会,它将以新姿态永世流传。
另一方面,三百年音乐传统已深植欧洲音乐底蕴,化为多采多姿的新貌。从巴赫以降,每个音乐家都极力探索新天地,为什么到这一代反而瞻前顾后,只害怕盛景不再呢?古典音乐已经万岁不朽,古典事业该任它自然生灭。时代巨轮永不休止,有生即有灭,一如成住坏空四相、无始无终,感时伤怀不过是对自我缺乏信心罢了。与其担心挽不回西落的夕阳,何不抬头挺胸迎朝阳而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