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时空 > 现代音乐 > 正文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2003-04-12 21:28:08    戴平/北回归线

编者按:所谓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我先听的是柴柯夫斯基,然后是门德尔松、贝多芬,最后才是勃拉姆斯。然而随着阅历的加深,愈发而喜欢这首曲子,同时,也是搜集版本最多的一支曲子。

所谓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我先听的是柴柯夫斯基,然后是门德尔松、贝多芬,最后才是勃拉姆斯。然而随着阅历的加深,愈发而喜欢这首曲子,同时,也是搜集版本最多的一支曲子。

我拥有这首曲子的第一个版本,是海菲茨的著名的RCA版,当时是冲着海菲茨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而买下的。记得当时作家肖复兴写过一篇“最后的海菲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初听海菲茨的贝多芬,却使我有点失望,似乎有点冷,主奏小提琴与乐队好像是竞赛一般,互相追赶,少了一些情感波折,有一些不满足。但是,我对这张唱片中的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听来却感动异常,在海菲茨雄性的演奏后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度,像是大海中漂浮着的冰山,浮出的只是一角。然而还是有些不满足,那就是勃拉姆斯的柔情似水的第二乐章,大自然与心灵的沟通,细腻而又感人的思绪,我感到海菲茨的演奏,并不使我满足,也可能是海菲茨不屑于或不擅于表达一般的儿女情长、恋人之间的绵绵絮语。后来在DG的廉价小双张中,我又听到了费拉斯主奏,卡拉扬指挥的版本。费拉斯的演奏富有朝气,小提琴的线条粗犷,再加上卡拉扬的坚强、有力的伴奏,使整支曲子听来格局颇大。后来又有了谢霖、格鲁米欧、吉东.克莱默,以及慕特与卡拉扬版,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慕特与卡拉扬版。我认为这是二人合作众多唱片中,发挥最为出色的一款唱片。另一款令人耳目一新的唱片是前苏联女小提琴家慕洛瓦的东京现场演出版,慕洛瓦以其精湛的技巧、格调清新,一气呵成,令人美不胜收,但似乎又少了一点“涩”,欠缺一些深度的表情。

95年初夏,由于意外,在病床上辗转反侧整整三个月,这期间音乐给了我很大的力量,给了我最坚强的支撑。当时,听的最多的是二支曲子,一支是帕尔曼演奏的《辛德勒名单》主题曲,另一支便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在经过许多不眠之夜,反复聆听以后,似乎找到了心目中最完美的勃拉姆斯,凝重而又飘逸,仿佛在圣洁般天国中翱翔,又像是在世俗的纷嚣中,漂浮不定,二者看起来是如此的矛盾,但却又是那么令人信服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版原版磁带,是我的好朋友刘玉成送给我的,令人遗憾的是磁带只标明了演奏者斯坦恩的名字,指挥、伴奏、唱片的厂标,均一无所知。

在我身体稍有复原以后,我便开始寻找行动,先是找到了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与塞尔的EMI版,不太令我满意。大卫的激情不如海菲茨有力量,也不如海氏的深沉,抒情美则美矣,但又有一些沉湎于儿女情长,超越性不出。后来又听了日本女小提琴家美岛莉与梅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队在北京的现场演出,令人大失所望,整支曲子,支离破碎,经常有一些莫明其妙的停顿,更不容说情感表达,好像只是在奉命行事,一样都不缺,演完而已。而梅塔浮光掠影式的夸张,使得擅演勃拉姆斯的维也纳爱乐乐队无所适从,真是耽误了维也纳爱乐的一世英名。在一次中图展销会上,我买到了这张由早逝的女小提琴家内弗儿演奏的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EMI版),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版本。内弗儿,是一位小提琴天才,曾是罗马尼亚小提琴大师埃内斯库和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弗莱什的学生。1935年在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冠军,而获得亚军的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大卫·奥依斯特拉赫。可惜1949年10月28日在赴美演出途中,飞机失事,她不幸遇难,同行的还有她的哥哥,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内弗儿留下的录音非常少,除了这款以外,在英国“TESTAMENT”唱片公司中,有一张小品集,还有一些零星的现场录音。内弗儿的演奏既充满阳刚之气,同时也不乏女性的柔情似水,可惜,由于EMI公司在出版这款唱片时,采取了除噪技术,虽说降低了噪音,但也使小提琴的音色失去了光泽。我曾经听过一张内弗儿1943年在东京的一场现场演出唱片,虽说咳嗽声、喘气声、跺脚声、沙沙声不绝于耳,但小提琴散发的却是迷人的光彩,真挚而又感人。听她的演奏,往往使人忘掉那些录音上的欠缺,而不知不觉的在音乐的牵引下,沉浸在无限的遐思中。但是,这一版本与我心目中的斯特恩的演奏相比,好像还是有些烟火气,仙气不足,这也是一个青年人所难免的。只有经过那种生命的深刻体验以后,才能把握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那种底蕴,而这不只是靠训练就能达到的。所以当有人问著名的华人小提琴家林兆亮最喜欢哪支曲子时,他竟毫不犹豫地回答“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而问已经录制了许多唱片的他为什么还没有录制勃拉姆斯时,他回答到:“还没有准备好”。这是一个令人意味深长的回答。

我仍在寻找。最大的愿望便是在寻找过程中,会发现一张令人欣喜的唱片。


(戴平 学者 北京)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