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时空 > 现代音乐 > 正文

波西米亚之星——两位捷克音乐巨匠之斯美塔那篇

2003-03-22 23:12:44    cissy

编者按:无论是居住在捷克的贫困一生的斯美塔那,还是远离祖国的身居高位的德沃夏克,两位波西米亚的音乐巨匠都用自己的笔为自己的祖国谱写出了感动无数人的乐章,点燃了无数人的祖国的热爱之情。


清澈的长笛,领起了《沃尔塔瓦河》,勾勒出了波西米亚大地上的母亲河的源头的样貌,湍急而窄小。双簧管扮演了沃尔塔瓦河的另一个源头,平静而稳重。在寒风凛冽中,流过森林,两股溪流最终汇合成一道洪流,力量顿时强健雄壮,小提琴齐奏取而代之,时而安静时而湍急,变化多端。之后,主题则扩大为母亲河及其哺育了的两岸的人民。冲着鹅软石哗哗作响的河流,映着阳光闪烁光芒,它在森林中梭巡,聆听猎号的回音;他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在它的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戏。在近旁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记忆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顺着圣约翰峡谷,沃塔瓦河奔泻而下,冲击着突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尔后,河水更广阔地奔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格拉得,现出它全部的瑰丽和庄严。沃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回合并逐渐消失在远方。

以上是捷克的音乐家斯美塔那的著名的音乐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该乐章被外界评为最优美的篇章,被作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被广泛演奏,在捷克国内,甚至还流传着填了词的《沃尔塔瓦河》的民歌和流行歌曲。可见,世界人民对斯美塔那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这首饱浸着对祖国的热爱的感情。

在斯美塔那的心目中,捷克永远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而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它是波希米亚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曲家通过交响诗的形式,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的美丽景色以及两岸的风俗人情。在整部乐曲中,无处不表现出斯美塔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崇拜。


斯美塔那的小资料

Smetana Bedrich [捷]斯美塔那·贝德里克

(1824年3月2日生於策托米西,1884年去世地点与时间不详)


斯美塔那是捷克大作曲家,他是家中十八个兄弟中的长子,父亲经营酿酒业,也是名舞蹈家、神射手,本身又喜好音乐,很早就让小斯美塔那学习音乐。而斯美塔那继承了父亲的才能,在音乐方面显示了可观的天才,五岁时他已在一个弦乐四重奏团中担任小提琴手,一年半後他以六岁的幼龄以钢琴家的姿态在佛兰西斯一世面前首次演奏,此外他也一方面学习声乐,不久又继续学习作曲,他的天才得到不少人的赏识,一度使他成为波西米亚贵族圈中的宠儿。

  一八四八年爆发的革命给他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他的心中也涌起了脱离奥地利以建立完全独立的波西米亚王国为最高目标的新国家意识。但是德语区域出身的捷克人,对于热爱祖国的斯美塔那并没有更好的评价。於一八五0年由於克罗克西的推荐,斯美塔那出任奥国前王费狄南一世的乐长。三年後,完成了第一首重要作品《胜利交响曲(TriumphSymphonic)》用以祝贺奥王约瑟夫的婚礼,曲中有一段华丽的谐谑曲,而最後一个乐章则以海顿所作的奥国国歌旋律为主题。

斯美塔那到处去旅行,同时孤独的生涯也非常难捱,秋季後他又回到歌德堡,再度活跃於乐坛,担任指挥,教授音乐,旅行演奏,当斯美塔那於一八五六年初临歌德堡时,访问了李斯特,使他对李斯特的交响诗颇有心得,因此斯美塔那他自己也写了三首交响诗《理查三世( Richard III )》,《华伦斯坦战场(Wallensteins Camp )》,《暴君(Hakon Jarl)》,斯美塔那便走上了一生中继续支配他的伟人大道-对祖国的爱。 

  一八六一年五月,他完成一次旅行演奏後回到布拉格,这时捷克的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有了觉醒,斯美塔那不久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跟影响力,然而他的经济状况始终不稳定。

  虽然他在指挥,教授及演奏等方面已非常忙碌,但对於作曲也没有中断,他曾说过:“
我要将心中所感到的一首巨大作品完成-献给我的祖国。”一八六三年他完成歌剧《波希米亚的布兰尼堡人(Branibori V Cechach )》,由於它是一第一部由波希米亚作曲家所作,而真正能表现出民族精神的歌剧,所以它在音乐史中的地位颇为重要。

 一八六六年五月二十三日,斯美塔那最著名的一部歌剧《被嫁的舞娘(Prodana Nev-
esta)》正式公演,为波希米亚的民族音乐建立的第一块里程碑,斯美塔那的民族音乐风格 在这首作品中所获得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它给波希米亚听众们的印象是那麽的深刻,一般的评论则这样说道:“《被嫁的舞娘》是一部纯朴的喜歌剧,充满愉快,动作与色彩,地点是在波希米亚一个小村落的广场上,酒店中,时间是在一个节日中,正是典型轻松喜剧的环境-是一部热情而活泼的作品,它的作者的确是表现了欢乐的景况,音乐也呈现出剧中角色的特性,而以美丽如画的乐曲,配合全剧农夫的合唱,饮酒歌等,再加上剧中一些通俗的成份更促使 ,这部作品获得生命,使它足可作为一个人的艺术代表。” 

  《被嫁的舞娘》的最初剧本是一部二幕剧,并且以对白与音乐穿插相间出现,日後斯美塔那又将它改为二幕剧,以朗诵调穿插了原来的对白,修改後的新剧於一八九二年六月在维也纳初演,并获得了好评。

  一八七四年暑期在乡村的斯美塔那,先有了到俄国旅行演奏的计画,但这时他已开始感到他的耳朵因颈部发炎而引起的听觉不良逐渐严重,七月时,他一边的耳朵对高八度的高音与健康的另一边耳朵听起来有变调的感觉,八月时他的耳朵开始出现幻听的现象,还 有强烈的耳鸣,一连八九月,斯美塔那的右耳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左耳也恶化,开始使用助听器。 

这无情的打击,夺去了作曲家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斯美塔那走上了孤独的道路,但是他的心中却鸣响起传说一般的“Vysehrad”的主题,犹如贝多芬那样地,疾病在没有任何徵候的情况下袭了上来,不过创造的要素却在这时期更趋成熟,从此诞生了音乐史上的数首最高杰作,十一月“Vysehrad”完成,接著他完成了一部自己最伟大的作品由六首交响诗所组成的《我的祖国(Ma Vlast)》。其中包括了最著名的《沃尔塔瓦河Vltava)》。此外他也完成了两部新歌剧《吻(Hubicka )》於一八六七年演出,非常成功,另一部歌剧《秘密(Jajemstvi )》 也相当成功,一八八0年他完成最伟大的一首室内乐作品,这首作品就是他的弦乐四重奏《我的祖国(Z Meho Zivota )》。

 斯美塔那在世的最後几年非常不幸,他的最後一部歌剧《魔鬼之墙(Certova Ste-ma)》於一八八二年演出时竟然失败,当时的计画是决定将第三场的演出所得全部赠给作者,但是结算後的所余,几等於零,这次的失败使斯美塔那非常伤心,他悲叹道:“我不该再作曲 没有人愿意听我的作品....我太老了。”一八八二年末时,他又患了一次精神崩溃,不听医生的劝告,一心要完成他的最後一首弦乐四重奏,这时他的健康日益败坏,精神也愈形忧郁。 

 当他六十岁诞辰时,虽然波希米亚各地都在大事庆祝他的生日,而他自己却已不能分辨这些事情,他的精神已完全失常,至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日被送入布拉格附近的一家精神病院疗养,至五月十二日这位一代巨匠终於不治去世,他一生所作,多是一些非常愉快欢乐的歌剧,而自己的生命竟然以如此的悲剧收场,岂不令人感叹。 

斯美塔那的著名前辈们只许他们的自然环境涉入音乐图画的境界,因此他是从波希米亚民谣的丰富而流畅的来源中慎重的吸取了精华的第一位作曲家,他之所以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是当之无愧的,在他的歌剧中,他抛去国际大歌剧的多次磨练的失败转向英雄故事与乡村生活中取材。可是这就成为他的艺术最重要的明证,将那些素材使用在标题音乐中时 它们代表音乐艺术积极的价值,而且它们并不只代表了本地的色彩。斯美塔那为了抒情的舞台作品谱就了八部作品,从这些作品中的歌剧只有喜剧,轻歌剧似的变化是成功的,不过在这些歌剧中,波希米亚的民谣与舞蹈方面的丰富宝藏能让人利用,而且没有予人以异国风格过重的印象。
  

《我的祖国》


这是部交响诗套曲,是斯美塔那在1874年9月已明显感觉到耳聋灾难来临时开始写作的,他以顽强的毅力终于在1876年完稿。第一次公演时, 他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乐曲由六个乐章(即六首独立的标题交响诗)组成。第一章“维谢格拉得”,描写古代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古城, 并再现出古代捷克人民的光荣形象。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 描写了纵贯南北的捷克最大河流——伏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及其诗一般的传说。第三乐章“沙尔卡”, 写的是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故事。第四乐章“捷克的田野和森林”, 生动地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第五乐章“塔波尔”及第六乐章“布郎尼克”, 描写了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斗争。其中,第二乐章最受欢迎,其主题是优美的e小调旋律,后来转为 E大调,为人们展示了伏尔塔瓦河瑰丽、庄严的景象,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