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业余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欣赏古典音乐,重要的是用心体会,体会音乐表达的含义,和自己的感悟。
对于一个刚刚入门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理解与熟记各种名词,既不可能,也没有太大必要。很多人总担心古典音乐理解不了,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最容易互相理解的,因为音乐的语言是全世界相同的。
每个人对音乐有不同的感受,因个人的经历、性情、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不同。同样一首乐曲,比如柴可夫斯基d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的第三乐章,一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体现人生中拼搏与奋斗的成功与辉煌,也有人认为是表现了人生中盲目的冲动。只要对于音乐的情感基调把握没有特别“与众不同”,那就没有问题。
其实多数人对同一首乐曲的理解基本上是相同的。听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感觉欢快活泼,心情愉快;听舒曼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第一乐章感觉流畅自然,心胸开阔;听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来自新世界)”第二乐章感觉乡情浓重;听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感觉精神振奋。我想,任何人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开始古典音乐入门。
接下来就可以慢慢接触名词了,大体上先了解些诸如曲式、调与调性,以及音乐史等方面,以后随着欣赏范围扩大,知识也会逐渐增加的。很多时候了解一下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也有助于理解作曲家想要在乐曲中表达的内在含义。特别是当您和作者有相似的经历时,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
(北京大学 物理化学研究所 范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