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小调音乐多用来抒发忧郁困惑的情绪,但门德尔松的这首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却洋溢着许多热情、机敏、温柔和狂想,一派青春所独有的光辉 <br><br>在小提琴的四根弦中,音调最高、音色最为华丽灿烂的是E弦,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热情主题就在E弦上奏响,如同喷涌而出激流,让人坐立不安。小提琴拉出的乐句清亮而又激越,洋溢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和冲动,但这种激动并没有象贝多芬那样发展成巨大的力量,而是经由温柔的第二主题安抚以后,变成有节制的激情。抒情的第二乐章俊美而又文雅,充满诗意的幻想、甜美的浪漫、还有少年维特式的感伤。这种感伤也是优雅的,并不使人感到消沉。进入稍快的第三乐章,小提琴开始热情自信地滔滔雄辩,活泼的旋律、不断加快的速度、多变的主题与辉煌的管乐合奏相交织,其效果如同礼花迸放,给人以目不暇接的眩晕感。<br><br>这首协奏曲充分体现了门德尔松和谐愉悦的音乐性格,由于他的精心设计,,小提琴独奏与乐队合奏不再抗衡,而是和谐统一。各种过渡性乐句的巧妙运用,使乐曲中主题与主题的对比、快慢乐章之间的冲突都得到淡化,全曲也因而显得轻盈流畅,翩然若翔。 <br><br>伴随门德尔松短暂一生的是荣誉、地位和财富。与莫扎特的生前困窘、死后兴隆相反,他是身前尊崇,身后沦落。尽管他和莫扎特同样用音乐来反映明净的灵魂,同样创作纯粹的令人欣悦的音乐,莫扎特因他对于苦难生活的坚忍而步入超凡入胜之境,门德尔松则由于个人生活的安逸被指责为缺乏深度。富贵荣华为门德尔松提供了创作天才作品的优越环境,但也成为他招致批评原因之一。<br><br>演奏过这首协奏曲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米尔斯坦和斯特恩的都有相当不错的演绎。这二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都有高贵冷静的旷达气质,不轻易激动、不卖弄技巧,永远是高尚理智,从容不迫,这也是门德尔松的气度。<br><br><img src="http://www.culture.zju.edu.cn/new/images/upload/j_down.gif"><b>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b>:<br><li><a href="http://www.culture.zju.edu.cn/new/html/upload/EminorP1.wma" target="_blank"><b>第一乐章</b></a></li><br><li><a href="http://www.culture.zju.edu.cn/new/html/upload/EminorP2.wma" target="_blank"><b>第二乐章</b></a></li><br><li><a href="http://www.culture.zju.edu.cn/new/html/upload/EminorP3.wma" target="_blank"><b>第三乐章</b></a></li><br><br>本站音乐仅作试听功能,如您对本专辑的音乐感兴趣,请购买正版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