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一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瞥见作者的风采气度,而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中,同样可以捕捉到他笔下文字的形状。 |
|
陶文瑜最好的随笔散文永远不长。千把来字,洋洋洒洒,里面却是才情、机锋、善意的聪明,十十足足的佐料塞在里面。有个曾经挺红火的“游戏文学”网站,老陶几乎是最受欢迎的访客。老陶一出场,三言两语,一大片便败下阵来,没有不心服口服的。
《纸上的园林》和《清风甪直》,是老陶新近的作品,都是不太长的文字,配着画,都漂亮着。后一本要老实些,有点像老陶遇到一个正经场合的饭局。话说得也有趣,但略微收敛着,是另一种有趣了。前一本就不是,三两好友,都是聪明的,又彼此投合着性情,适逢其会。
看看他写园林是如何开头的吧。“还是高二的时候,我约了一位女生,在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碰头。女生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坐定后就和我谈功课,这让我觉得很没趣了。在以后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再约过女生单独去园林。”
这是有趣的,也是有着人生意味的,但却是十分典型化的陶文瑜的人生意味。在他的文字里,你很少看到他下一些了断性的结论。他是解构的高手。或许可以这样进行猜测,凭借着阅历与聪明,人家早已把世界看了个底朝天的透彻,知道其实人生也就“不过如此”,犯不着真去伤筋动骨的……且慢,但它的局部与片断往往倒是精彩的。因为世界上本不存在一气呵成的人生,我们看到的他人和自己,其实都是自己和他人的片断。陶文瑜便是表现这种局部与片断的高手。
他不追问,知道追问下来是和自己过不去,也让别人下不了台。他呵呵一笑,说高中时候约女生去园林……哈,真够酸的。就此打发掉几十年的绵长光阴。但你也不要以为他真的昏头昏脑,过到哪里就是哪里。苏州人有句口头禅:“你在说书。”漫无边际地说,天花乱坠地说,但讲到底,其中其实还是有骨子的。这骨子虽然带着些东方人的虚无与散漫,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心里有数,他们懂。
老陶其实便是个心里有数、什么都懂的人。现在的文化圈都喜欢用刺猬和狐狸作一些比喻。我呢,我觉得自己对一只表里如一的刺猬敬重,但是略有畏惧。我对一只没有骨子的狐狸欣赏,但是防范。我的理想,是狐狸的皮毛、刺猬的心肠。
我觉得老陶大致是做到了,虽然有时候我也会胡思乱想,如果老陶是一个对人生有着更为猛烈追问的人,就像有些严肃的学者们说的:“如果有一个基本的理性精神,顺着这个理性精神走下去,一定会遭遇一些重大的问题,就不会那么轻松地回避这些问题……”
结论还是简单的,首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此人一定就不是老陶了,此其一。其二的话,看人挑担不吃力,这个写短文章精彩的江南才子,他面临的问题,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家所共同面临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