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散文 > 正文

慢慢生活

2009-03-25 20:49:46    吕云/广州日报

编者按:慢活,真的不只是小资的代名词。
放慢脚步,只为回到纯粹,回到本真。

现代人擅于追赶,以有限的时间承担无限的工作量。有人说,这是我们的最大本领并且值得自豪。正当大家仍然或被迫或自我享受于快行道争逐之际,有一群人却以慢抵快,倡导自由懒慢。在出版界里,此风亦吹得正盛。

加速成瘾忘记慢活

让广大读者认识缓慢运动的,想必是全球卖个满堂红的《慢活》。作者欧诺黑从个人经验出发,叙述向来忙碌透顶的自己,为了工作,就连与儿子相处的时间也希望尽量节省,所以每个晚上总诱导儿子选择最短的故事书,好让当父亲的快快念完了事。后来他却觉悟,当人盲目追求速度兼成瘾时,便会不自觉地“让不该加速的事情加速”,甚至忘记如何放慢脚步,这么一来,不论是个人及至世界,所付出的代价可真不少。在环境生态上,作者指出,人类之于采捕天然资源上的速度,远远超越大自然本身的更替时序;各人身心健康方面,由于大部分现代人的工作时间皆过长,久而久之便引致神经磨损、脑力耗费。而这种被称为“时间病”的症状,确有修正的必要。 欧诺黑便以十多章的篇幅,在《慢活》中尝试从不同角度剖析“慢”的元素,把缓慢运动的缘起、历史、发展过程及建立缓慢城市的条件具体呈现。

欧诺黑强调,缓慢并不表示懒惰:“虽然缓慢城市运动的成员都渴望过得缓和、舒服一点,但他们却不是反科技的卢德分子。所谓缓慢并非意味着迟钝、退步或反科技。没错,这项运动确实是以保存传统建筑、手工艺与厨艺为目标,但却也赞颂着现代世界的精华。”采纳先进科技的大前提就是,这些东西能否增进大家的生活品质。故此,缓慢城市的提倡者并非渴望活在博物馆及把一切速食妖魔化,他们的坚持,无非想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取得平衡。

小孩竞赛牺牲童年

作者还提到一个颇值得家长参考的“快速”问题:过度亲职。普遍家长习惯在孩子仍牙牙学语的阶段,便展开“全面栽培”,课堂以外,还得参加林林总总的兴趣班及训练。当眼见别人的孩子全都快速前进,作为父母的,自然紧张起来,并会加入小孩竞赛行列。 因此,作者重提工业革命期间“将童年还给孩子”的概念,反对把儿童当作大人来教导。

欧诺黑指出,即使人类明白过度追求速度的弊处,缓慢运动仍面临不同程度的阻挠,尤其是我们本身的偏见:“即使我们渴望放慢,也会被贪心、惰性与恐惧等复杂心态逼着跟上脚步。在一个与速度密切相关的世界,乌龟要想说服世人仍需不断努力。”虽然如此,作者仍以正面态度提倡缓慢运动,正如书中所说:“即便是在一分钟枕边故事的时代,除了快还要更快之外仍有其他选择。”

慢慢快活人生线索

当缓慢风刮起之际,本地创作人欧阳应霁亦推出一部《慢慢快活》。倘若阁下认为他也在跟时尚风,加入慢活行列,便有欠公平。 事实上,回顾欧阳应霁的旧作,从《设计私生活》到《半饱》,皆与“慢”的格调有关。 此书为“慢”下了一个明确定义:“慢,不是哲学,也不是时尚;慢,是线索。至于循环这个线索会发现什么,那只有你自己知道。”根据这个方向,既是作者亦是编写人的欧阳应霁,便集合了多名“对生活对速度敏感”的创作人一起谈慢,各自以其独有的方式解释这种生活态度,有书写,有音乐,也有影像。

在《懒回家》一章中,欧阳应霁透过书写友人铭甫的琐碎事来检视自己的过去与未来:“突然间,我对于‘变老’不再感到焦虑,对于‘未知’或‘不知’,泰然处之,新的世界,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玩意儿,而且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但我确实知道,我以前曾经说过要学好德文,说过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说过要去欧洲过下半辈子,现在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了,只要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然后想办法继续完成。”这种前瞻后顾,大抵便是从慢活中,渐渐领略出来的人生哲学。

慢食滋味放开感官

综观世界各地的缓慢运动,慢食大概是最受注目的一个课题。台湾旅游作家及美食记者谢忠道,去年推出一本《慢食:味觉艺术的巴黎笔记》,颇受读者欢迎。除了在法国的饮食与飨宴经验外,作者在书中还借着观察法国人对美食的态度,反思台湾人进食的节奏与时间感。 慢食主义起源于十多年前意大利一个偏僻小镇,旋即席卷世界,支持者认为食物从出产、烹调到享用,皆应认真对待。在谢忠道眼中,慢食是指“将时间的价值和艺术在美食的领域里呈现出来”,以及“花时间吃饭并不是把动作放慢,而是把你的感官全部放开”。一如欧诺黑强调提倡慢活并不等于反科技,谢忠道亦试图厘清普遍人对“慢”运动的误解,他说支持慢食的人,亦不代表一面倒反速食,相反,他们却有抗衡口味一致化的全球趋势意向。透过慢食,人类可以认真品尝食物的真正味道,在咀嚼桌上佳肴的同时,更刺激味蕾并内化为一种生活记忆,“让作者(厨师)和欣赏者(用餐者)可以达到心灵的沟通,感情的分享”。

乐意排队无意细味

作者在著作中提到一个有趣经验:在台湾,吃一顿七八道菜的饭,半小时内已用完;若把这段时间放诸法国,用餐者大概还在喝开胃酒。 那到底是法国人吃饭特别慢,还是台湾人吃饭特别快?作者指出,台湾人很愿意花钱吃饭,却似乎不愿意花时间吃饭——但花时间排队倒是乐意得很。于是他尝试去理解这种心态:“也许我们把“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执行得过分彻底过分功利,拿时间去享受被认为是一种浪费:因为没拿来赚钱;拿时间去排队则有一个等待的目的性,不算浪费。”

提倡慢食的人,除了强调进食速度,还注意食物的天然味道。坊间的人工香料与味精,显然是现今用来方便煮食、节省时间的调味产品。谢忠道认为,这些产品仿佛不是味蕾上五种味感中的任何一种味道。他曾读过一篇访谈,某名厨表示在今时今日的繁忙时代里,用调味料并不可耻,相反,以这样的方式做出好菜亦不容易 作者并不赞成这种论调,更认为这是“充满作贼心虚的软弱无力”。这种观念长此下去,只会鼓励更多不愿花心思做饭的人,以及养出更多五味不辨的下一代。

我们都知道,著书者在乎的,并非物理上的快或慢。你看欧诺黑开始不厌其烦地为儿子读长篇童话﹔欧阳应霁于编集的拖拉过程里,顿然感受到与友侪们一同创作的温暖和满足;谢忠道醉心于味觉艺术之余,亦不忘叫大家尽力保存人类饮食文化的华美遗产。

说到最后,一切还是以关怀作结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