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迪士尼乐园的海外“分号”,米老鼠和唐老鸭早已落户欧洲。15年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 |
|
2007年4月,巴黎以东30多公里处的欧洲迪士尼乐园张灯结彩,米老鼠、唐老鸭、彼得·潘,匹诺曹……童话世界的众明星齐聚于此,笑容可掬地站在迎客的红地毯上。欧洲迪士尼乐园1992年正式营业,一晃就满15周岁了。这个规模庞大的娱乐世界曾被总公司寄予厚望,它既是迪士尼公司在欧洲的形象大使,又是一个靠不断“输血”才能勉强维持的无底洞。欧洲迪士尼乐园走过跌跌撞撞的15年,至今仍有点水土不服。
看上去像个好主意
如果仅看表面现象,欧洲迪士尼乐园从一开始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投资欧洲以前,沃尔特-迪士尼公司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1983年,迪士尼乐园的第一家海外“分号”——东京迪士尼正式营业,火爆的场面让决策者乐得合不拢嘴。日本游客对迪士尼乐园的热衷令人惊讶,游客量从一开始就超过了乐园的接待能力。乘着这股锐气,踌躇满志的美国总公司又放眼欧洲,决定在那里建造第二家海外迪士尼。
摊开欧洲地图,巴黎应该是个理想的地方。把欧洲迪士尼乐园建在这里,至少可以辐射周边6个国家(瑞士、德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和英国)。假如大家都是自驾游,有1.7亿人用2个小时,4.1亿人用4小时,10.9亿人用6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乐园。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消费群体,更何况,法国政府也一改对美国文化惯有的抵触,对沃尔特-迪士尼公司的建园计划表现了出人意料的友好。
为了让欧洲迪士尼落户巴黎大区,法国在巴黎东面新城市马恩-拉-瓦莱附近划出一块2000公顷的空地,以低廉的价格卖给迪士尼公司。此外,法国政府承诺新建一条通往乐园的铁路,把乐园与欧洲各国紧密连接起来。法国政府希望,欧洲迪士尼建成运营起来,可缓解周边地区的就业压力,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
15年过去,欧洲迪士尼没有让法国失望。先后落成的两座乐园直接吸纳员工1.36万名,创造间接就业岗位4.8万个。1992年开园以来,前往观光消费的游客达1.75亿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同时期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游客量的总和。2005年,欧洲迪士尼旗下的各大酒店总共接待住宿850万人次,在法国酒店业同行中排名第四。据最新统计,法国旅游业总收入的6%来自欧洲迪士尼。欧洲迪士尼总经理助理多米尼克·科凯自豪地说:“15年来,我们成为欧洲游客首选的游乐园,游客(其中60%来自国外)消费总额达到390亿欧元。”
外来户原来水土不服
不过,这些都是统计数字上的虚好看,是欧洲迪士尼领导层聊以自慰的童话故事。事实上,从建成的那一天起,欧洲迪士尼就差不多全是靠“输血”活着,它的经营状况就像园里正在建造的“惊悚塔”,升腾又落下,往返于天堂和地狱之间。
欧洲迪士尼签约巴黎东郊,从一开始就让一些热爱本国文化的法国人痛心疾首,他们称这份合同为“文化领域的切尔诺贝利”。木已成舟之后,美国人用的是大刀阔斧、盛气凌人的经营手段,凭老传统,以为又能“一上来就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很快,欧洲迪士尼的股票市值从开园时的每股23欧元狂跌到0.8欧元,成了不折不扣的便士股票(每股低于1元的低价股票)。在证券市场,投资者往往把便士股票视为投资价值可疑的股票,欧洲迪士尼的股票沦落到这步田地,实在有辱母公司的尊严。
水土不服成了欧洲迪士尼的致命伤。在东京大获成功的经营模式照搬到欧洲,就变得此路不通。东京的迪士尼乐园里,星条旗到处飘扬,游乐项目和整体布局完全“克隆”了美国的样式。游客跨进乐园的大门,好像一步迈进大洋彼岸的美国,沐浴在佛罗里达的阳光下。正处在经济腾飞期的日本把美国视为梦中的天堂,一份调查报告这样写道:“日本人去东京迪士尼,是为了在家门口圆他们的美国梦,而不是日本梦。”所以,原汁原味的迪士尼可以让经营者在东京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欧洲人却不买这个账。应该承认,欧洲迪士尼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还是留意了融入许多法国化的东西。比如,乐园的蓝图是以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故事为基础设计的,360度环幕电影放映的也是反映欧洲历史的影片。但是公园的核心内容——灰姑娘城堡、米老鼠和唐老鸭,还有美国味十足的经营风格,却不做丝毫妥协。连欧洲迪士尼第一任总经理也认为:“想把米老鼠弄成一个半欧半美的‘四不像’,简直愚蠢透顶。”
显然,欧洲人不需要在巴黎圆什么美国梦,他们更喜欢土生土长的主题公园。要说迪士尼主题公园里的保留项目——美丽的城堡、可爱的匹诺曹、灰姑娘的水晶鞋和南瓜车,它们的老家其实都是欧洲。当地人从小伴着这些童话长大,欧洲迪士尼的童话形象对他们来说并无新鲜感,也谈不上“异国情调”。另一方面,欧洲人也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动画英雄,比如说高卢人阿斯泰利斯。
这个表面憨态十足、其实聪明无比的动画人物,本来是法国连环画中的高卢英雄。他力大无穷,因为抗击罗马侵略者而成为法国儿童的偶像,以他名字命名的主题公园一点也不比欧洲迪士尼逊色。如果说欧洲迪士尼以冒险、刺激和魔幻色彩号召消费者,阿斯泰利斯乐园则是以情感牌吸引游客。只要不是面对罗马侵略者,大腹便便的高卢力士阿斯泰利斯马上变成孩子们的好朋友。到阿斯泰利斯乐园欢度假期,更容易让法国人找回家庭聚会的温馨,这样的度假方式也更适合欧洲人的性格。从统计数字看,阿斯泰利斯乐园远远比不上财大气粗的欧洲迪士尼,每年客流量只有180万人次(欧洲迪士尼可达1280万),但是它的运营更健康,所以老板阿兰·特鲁韦才能得意洋洋地宣称:“一样是投资新的大型游乐项目,欧洲迪士尼都要花10倍于我们的投资,才能收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美国人霸气十足、高傲自大的经营作风,也让自尊的欧洲人感到不舒服。一个评论家气愤地写道:“封闭的乐园使法国人不能留下自己的印记……迪士尼正以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管理风格输出美国的管理体制、经验和价值观……美国人野心太大,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因为他们是迪士尼,就会像以往一样,注定成功。”
比如说管理。在欧洲迪士尼,美国人控制一切,可是他们对欧洲的事一窍不通。由于子公司的自主空间太小,许多来自欧洲各国有才能的中、高层管理者都是干不了几年就辞职了。一个中层管理者抱怨说:“我们的真正问题在于,母公司什么都要插手。”成立15年来,欧洲迪士尼换了五次总裁,管理思路始终不能统一。
还有票价。欧洲迪士尼的票价是出名的贵。尽管调查报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要想吸引普通收入的游客,门票就不应超过200法郎,可是自负的美国管理层根本听不进去。在欧元流通以前,欧洲迪士尼实行的是固定票价——每人256法郎,旺季和淡季都是如此,这个价格比欧洲其他主题公园贵出将近两倍。一个迪士尼员工无奈地说:“我给上面提过降价的建议,可是你猜怎么着?他们傲慢地告诉我:‘降价等于是自贬身价!’”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开业之初由于法郎坚挺,美元疲软,精明的法国人算过一笔账:逛一趟家门口的欧洲迪士尼,原来比飞到佛罗里达去游正宗迪士尼的包价便宜不了多少!而巴黎气候多变,夏天酷热,冬天严寒,根本没法与佛州相提并论。
谁能当欧洲迪士尼的强心剂?
1994年,乐园更名为“巴黎迪士尼”,经营者试图利用“巴黎”这个词汇传达的浪漫气息,让整个乐园更有法国味道。美国人终于放下一点架子,变得务实了些。他们降低了票价,同时不断增建更刺激的大型游戏,游客这才逐渐多了起来,乐园周边配套酒店的入住率首次达到85%。2002年,为了“让财政更加健康地运行”,欧洲迪士尼决定借债营建第二家主题公园——“沃特·迪士尼演播室”。
然而,新的主题公园完全变成欧洲迪士尼的灾难。2004年,欧洲迪士尼负债20亿欧元,再一次走到破产的边缘。所幸,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个结局。对法国政府来说,迪士尼是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旅游者的好地方;对放贷的银行来说,欧洲迪士尼的背后有财大气粗的母公司撑腰,不必担心贷款有去无回:“20亿欧元只相当于迪士尼发行一个DVD的收入,这数目对迪士尼公司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番谈判之后,欧洲迪士尼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为帮助欧洲迪士尼摆脱困境,银行承诺:将欧洲迪士尼所欠20亿欧元贷款的还款期限推迟到2023年;同时追加2.5亿欧元的资金注入,用于在主题公园建造更吸引人的新式大型娱乐设施。按照欧洲迪士尼的复兴计划,年营业额的10~25%用于反哺。
就这样,新设施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在老旧的灰姑娘城堡附近,有更合年轻人胃口的“惊悚塔”。尽管要到2008年才能交付使用,“惊悚塔”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众多游客,人们议论它,猜想它可能有什么样的刺激效果。不过,新的变化绝不意味着欧洲迪士尼已经摆脱了危机。2006年,欧洲迪士尼净亏损已达7310万欧元,公司连续5年未能实现盈利。所以,欧洲迪士尼拼尽所能做到的,仅仅是勉强持平,更不知道何时才能还清贷款,前程未必就是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