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有杂文名篇的题目云: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在文中,先生设问自答:“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虽然当时看到这段的时候确实有自信满满的感觉,甚至猛然有种脊梁一挺之意。但看到现在的很多现象,感觉这脊梁里的填充物还是有待商榷的。 拜网络发达所赐,作者写文章不用象原来那样苦盼读者来信交流,而是直接就可以得到回应。我有一文发于网络,后面有评论者说:等中国强大了,煎饼要卖十美圆一块;大家必须都说中文;不穿中式衣服就不许出席正式场合。与此相对应的是,近两年以来,所谓的“辱华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打算高价卖煎饼,一方面总是发现别人在“侮辱”自己,两者之间的落差实在是相当大。前面所说的卖高价煎饼的故事大致相当于鲁迅先生笔下之阿Q先生,宁式床加上跟吴妈困觉就是理想。而这个理想比之阿Q先生相比尚还有不如之处,因为他所谓强大后的结算方式居然是美圆!这位仁兄即使在意淫强大后应该如何的时候,竟然无法找到另外一种能标明中国煎饼价值的价值系统。而后面作为对照的、总觉得被别人侮辱的故事,是表现出一种极度敏感下的不自信。两者如同孪生兄弟,有前面那个狂言,就一定会有后面这些故事。 看来,我们现在自信的标准似乎有了点问题。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自信与全世界人民是否来吃自家的煎饼没什么关系,要是强让别人穿自己的衣服就更不靠谱了,这跟满清让人剃发易服倒是差不多。说白了,这种想表现自信与强大的思想,是一种扩张性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我要压你一头的意思。不压过别人一头,就无法表现自己的强大与自信。 所以,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要是放在现在这个环境里,在讨论是否失去自信之前,更该讨论的是“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自信”。因为按照历史学家的研究,就中国的历史而言,一直到接近晚清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经济总量与社会发达的程度,都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何况我们这里一向自认天朝上国,没把其他蕞尔小邦放在眼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自信中一直都包含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糟糕就糟糕在这种居高临下所产生的自信上面。要是一直能傲视群雄的高下去也就罢了,偏偏西方靠着船坚炮利打将上来,结果天朝大国之梦一朝梦醒,最后居然沦落到一向没怎么看得起的“岛夷”“倭寇”都上来咬上一口。整个儿的感觉只有一个:情何以堪。 在历经百多年国运不昌、以及自己折腾自己之后,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之强确实是前所未见。在改革初期,因为万事几乎都是从头做起,自然是以外人为师,所有东西都是外国的好(这多少是事实),自然培养出了一种不如人的感觉。当自己的东西也能拿上台面的时候,象所有中兴家业的人一样,猛然觉得还是自己的东西值得珍惜,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甚至跟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好玩意完全比不了。这是任何一个经历过辉煌、没落、再起飞的社会一定会有的心态。这种心态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要重新找回自信。 但这种自信的寻找过程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旧帝国的荣光还清楚的留在记忆里,更清楚留在记忆里的是这百年的没落,一旦想找回自信,所找回来的往往是想要恢复帝国时代的野心与扩张性。自信的标志也就成了扩张与强制的同义词,仿佛不如此,就不能体现自我价值似的。可经过这么多年,底气不但虚弱,而且连货币单位都跟国际进行了接轨,于是就出现了上面关于用美圆计算中国煎饼价值的笑话。 自从中国开始改革并且国力迅速增强以来,“中国威胁论”一直言不绝于耳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国民在重建信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扩张性。在西方的现代观念看来,自信的基础是一种文化态度,与是不是具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根本无关。文化态度大致是指对自己的文明与文化有一种自豪感的同时,并不把其他文化视为二等文化,而是给予同样的尊重。这个态度的基础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生活体验,因为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所以对自己从小就生长于其间的文化有先天的认同感、好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一个理性的人在承认自己的这种态度的同时,也能理解别人会有同样的态度。既然大家都一样,那么,基于出生地的天生好感就实在没什么可以夸耀的地方。 这个态度虽然有文化相对主义的嫌疑——比如说非洲给女孩子施行“割礼”的文化,说什么都让人觉得野蛮——但从大方向上来说,应该还是比较理性的。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们跟我们说的自信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按照西方的解读,我们的自信与获得自信的方式,就比较类似一种极端扩张的民族主义理论,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在文化上的自信。双方基本上是鸡同鸭讲。 这就是上面说的,中国人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自信。在我看来,如果把自信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在承认别人的文化至少跟我们一样优秀的同时,融合其他文化的优点所建立起的自信是有益的。而通过国力增强的感觉去叫卖“中国煎饼”论则很没意思,除了让人感觉比较象个暴发户以外,肯定也会觉得人家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你想,未必谁都会喜欢吃煎饼,尤其是这么贵的煎饼。这不是强买强卖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里其实是有这种思维方式的,“神武不杀”、“八风不动”就是最好的态度。在金庸小说中,他老人家杜撰的《九阴真经》里说:他横由他横,清风拂山冈。自信的态度应该是平和而有力的,不动如山,而且不跟别的山比高低,承认任何山峰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尤其重要的是,在表现自信的时候,要与极端民族主义的语境区别开来。每种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与局限性,全盘西化固然不对,所谓“中国文化拯救世界”更是多喝了二两以后的产物。憋着去拯救别人与压别人一头其实是一体的两面,总之是认为只要惟我独尊了,我就有了自信与自尊。其实这种行为除了让别人笑话与警惕以外,也就是点口腔快感而已,倒显得很浅薄。 有个经典回答是这样的:我不以一个人的种族、国家、宗教信仰来判断一个人,我只根据他的品德来做判断。在我看来,这是一句最自信的话,因为它破除了几乎所有的关于极端话语的魔障,直接指向人的本身。有如此胸襟的国家与人民,他们甚至不用提什么自信,自信就从全身透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