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方方面面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地位,这两年摆在了某些国人面前,甚至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蠢蠢欲动,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人讲我们现在要摒弃弱国心态,有人讲我们要做负责任的国家,有人讲我们是大国崛起,有人讲增强国家软实力,有人讲重新设计国家形象……现在,有人讲要改国家货币名称了,全国政协委员林方略向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人民币改称为华元。
在我看来,凡此种种,都是基于我们现在有钱了,我们腰杆子直了,我们要扬眉吐气了,我们有马好要配好鞍了,其实是患了暴富综合症。
不可否认,中国经过20多年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大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是一个让人见了畏惧三分的大块头,这当然是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中国的经济总量一人均,排名就直落千丈,掉到底下去了。也就是说,中国是个经济大国,但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中国离一个经济强国还有较长一段距离,实在不值得沾沾自喜。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这里所讲的综合国力虽然是“综合”的,但主要偏重于经济实力,或者说经济实力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主要部分,而文化的、制度的、社会的实力等等占较小的比重。举例说,改革开放近2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翻了好几倍,可是珠三角地区一些农民工的工资10年不涨。也就是说,国力增强的速度与底层民众福利的增进速度是极不相称的,也是极不自然的。
底层民众的经济实力增长缓慢,社会又迅速向市场化转型,国家的公共服务曾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减弱,直接导致底层人民生活贫困,福利水平低下。积累出的结果是,国家经济力量强大,底层民众挣扎贫困之中,一个“大河有水小河干”的怪现状。
一个国富民贫的国家,在我看来是“外强中干”的国家。这样的帽子当然不好也不该扣在我们头上,但是底层民众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看不起病、打不起官司等等都是历历在目的现实,不容回避。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凭什么没有能力,凭什么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增进国民的福利?如果没有能力解决,我认为我们还不足以自号经济大国,如果有能力而不解决,这样的强大就不是国民所期望的强大。如果一面吹嘘综合国力增强,一面国民在嗷嗷待哺,那么这样的强大就是建立在牺牲国民幸福的强大,是建立在沙堆上的长城!
中国人都盼着“国富民强”,我觉得要倒过来,说“民富国强”更准确,要让老百姓感到国家强大,首先要让老百姓感到自己生活富足,如果民众生活富足,国家不怎么强大,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因此,首先要在民富上多做文章,而不是首先在国强极尽所能,这叫做“小河有水大河不干”。一些人有心思精力去琢磨如何将人民币改称华元,当然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如多花些精力去研究富民问题,更有意义。
我想一个国家的国际认可度与知名度,关键不是国家的门面做得如何辉煌,而是国家里面的人民生活状态如何。是藏富于民,还是集富于国,始终是一个问题。如果是前者,恐怕还要做点韬光养晦的功夫,扎扎实实解决民生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十分繁难。如果是后者,我看拿出几笔资金来做做国家形象设计,就可以立竿见影,容易得很,我们该做哪一种选择呢?请肉食者谋,我不必间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