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赏析 > 散文 > 正文

韩少功:我不希望自恋和自闭

2006-12-15 21:20:22    佚名

编者按:似乎,很多在都市生活中的人在迷茫和压抑:生活永远被机械的工作奴役,消费文化助长了永无法满足的欲望,高风险的生存焦虑无处不在,人和人之间处处是隔膜的冷漠。在这样一个焦躁的社会,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并在田园中成为大自然的一景,叫人羡慕……

归乡不归隐

受访人:韩少功 采访人:任志茜

任:回海南以后,事务繁杂,会不会让你怀念乡绅一般的农村生活?

韩:回到海南以后总是特别忙。昨天周六,一天之内还跑四个场子:画展、合唱比赛、生态与文学座谈会、文史资料编写碰头会。我不觉得我能帮上什么忙,但他们觉得你不能不去,至少得捧场。他们也做得不容易。心一软,只好去。这当然使我怀念在乡下的日子。那里要清静得多。即便有点农事和乡村事,也不构成太多的负担。你有足够的条件想远一点,比如一下想到唐朝,一下又想到美国。有些农民会来麻烦你,但可平常心对待,对合理要求就帮一帮,对不合理要求就当面拒绝。较好的办法是同他们开玩笑逗闷子,不管答应还是拒绝,都可以享受过程的愉快。

任:出版社在宣传语中说《山南水北》是你归隐乡野后的创作,但你说回乡不是隐居。在你的朋友看来,《山南水北》是入世之作,你带着一个作家的梦想和责任:,居住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晴耕雨读,与山水天籁对话,和当地农民交朋友。你说,文人走出文人圈,使文学创作重新找回活力,这是下乡的主要考虑。你在乡村找到了文学创新的活力么?

韩:如果我不走出文人圈,不摆脱那种应酬加会议再加点小玩乐、小贫嘴的生活,恐怕连这种作品也写不出。这就是我不希望自己自恋和自闭的理由。

任:中国的士大夫向来依附权力谋生,勿须劳作;历史上的大多数失意文人皆在陶氏田园中边等待政府的征召,边悠然南山。1971年的除夕,你说自己和其他朋友是怀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感,要进城的。但再次回乡,却是带着对现代社会逐利的不满,决意疏离人群,做一个布景和道具的守护人。

韩:如果说“疏离人群”,我确实疏离了一部分人群,但接近了另一部分人群,甚至是更大的人群,只是人群换了面孔。所以我的下乡,在我看来既是退出,也是出发,既是逃避,也是开放,只是兴趣的指向出现变化。一个人一辈子,总有权利改变自己的兴趣指向吧?我昨天穿喇叭裤,今天穿牛仔裤,不可以吗?为什么总把下乡与“失意”、“失望”一类联系起来?对这种思维定势大说一声不,正是我乐意做的事。

任:我在书中看到了大自然和乡村的诗意,你说融入山水,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无辜的生活,是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但实际上,在中国,作一名农民是很悲苦的,大量人口逃离农村,投奔城市。李敬泽在书评中曾如此发问:对于一个城里人、一个现代化语境中的中国人来说,乡村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补充的是,和被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妖魔化的城市相比,我们是不是有一个同样被妖魔化的农村?

韩:农村确有很严重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相对贫困。如果我们是社会学家,甚至只是一个有思考能力的公民,这正是我们不能一逃了之的原因。因为农村不是一截可以割除的盲肠,而是我们的楼下邻居,一生烟,一打闹,一拆墙,楼上也不得安宁。如果我们是文艺家,那么事情就更复杂了。鲁迅写绍兴,沈从文写湘西,难道那里没有悲苦?如果文艺家都只愿享受富贵,世界上的文学几乎就会不存在。所以,文艺家最应该反对势利,反对对一切贫困群体的“妖魔化”。

任:你现在对农村的看法和当年下乡劳动时的一样么?你这本书,当地农民有看到的么?

韩:史铁生说,人类生活的变化只是谜面变了,谜底没有变,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我寄了十本书给村里,谁愿意谁就去看。这本书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并不是一本真事实录,只能作为文学作品来讨论。既然是文学,就得容许想象。农民缺少现代科学的教育,倒多一些形象思维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包括把动物、植物、山水都想象成有灵性的东西。这是他们生活和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想象更接近艺术,与某些有害的迷信应有所区隔。

任:大家说你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你在《山南水北》中有很多忧患,比如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交汇以及争斗,提出问题却找不到解答会不会很痛苦呢?

韩:人类不是神仙,总有迷惑和痛苦吧。但躲避问题的痛苦与正视问题的痛苦不一样,胡说八道与深思好学的痛苦不一样。前者是“小人多患”,后者是“君子多忧”。这是老祖宗孔子的话。何况我们对人类的认识前景不必过于悲观。回头看看,也就是几十年,多少流行的谎言被戳穿,多少知识的迷雾被澄清。相对进步还是完全可能的。

作品推荐:《山南水北》韩少功着/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26.00元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