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读者对小说感兴趣,大多为它的曲折而迷人的情节所吸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故事性强。而这一点在理论家那里却被称作“叙事艺术”。理论家异于普通读者之处是他在阅读小说时所具有的较多的理性或者说是从对小说艺术世界的感性认识中,领悟到了它所蕴藏在文本中的思想真谛,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思想的体现。结合个人的审美体验,他们把这种理性的思想领悟阐述于世人就比普通读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体认也更深刻,更系统化、条理化了,乃至形成了“小说美学”。
近读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说美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我就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吴士余先生不愧是一位小说的理论家。他在这本书中向读者倾诉了自己阅读小说的思想领悟。这种思想领悟在“小说美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小说是什么?它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小说的根,也是小说的魂。它是民族思想和精神的载体。吴先生的小说美学正是从文化这一点上切入的,我认为也正是抓住了小说的实质和根本。无论在全书的“内容提要”中还是在结构的安排上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番苦心。他反复强调,一切小说文本的研究,都应该“纳入中国本土文化场与中西文化冲撞的生态环境之中,在论证小说思维与中国文化思维图式的同构关系、审度中国小说叙事艺术的民族特质的基础上,分析、实证因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及现代文化思维的导引而产生、衍变的小说思维形态和叙事模式”唯有这样,才能“为探索中国小说美学拓展新的理论空间”。正是他有如此自觉的认识,才使《论稿》的起点不凡,给人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因为纲举才能目张,全书的论述建立在文化这一广袤而坚固的文化土壤之上,所以极富思想张力和相当的学术价值。
文化是有传统的,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中也融会了小说的涓涓细流。“小说美学”的思考基点只有立足于此,才会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看来吴先生深谙这一点,《论稿》在第一辑中即开门见山,论述了儒文化、佛文化(包括禅宗文化)以及中国哲学文化和戏剧、诗学等其他文学文化对小说的产生、发展、嬗变等等的影响。我国文化的历史延伸给小说的发展注入了不同的历史、哲学意识,这是小说美学旺盛之生命力的关键。例如,文学是人学,小说更是以描写人的命运、刻画人物艺术形象为旨归的。而要在作品中生动地创造各种鲜明性格的人物,不可能离开这些人物生存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历史大背景。时代的风云在人身上烙下的印记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抹去的,更何况创造小说的作家也是人,同样受到诸种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想的制约。因此,把小说和传统文化挂钩,探究两者之间的异同,不失为窥视小说美学的一条捷径。《论稿》走在这条捷径上,自然采摘到了不少芬芳之果。如禅宗文化对小说思维的渗透和同化建构,是以往的小说美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涉及到的一个学术命题。而吴先生却敏感地注意到了,并且作了认真的探讨。他抓住了当代小说在“新时期”转型阶段的一些新的特征:意识的流动、意象的变幻等等,联系禅宗文化作了全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
就我所见的中国小说美学研究类论著其论述的对象基本上是古代小说很少有人把古代和当代的小说结合起来研究。这种人为的割裂正是学院制要求的细致的专业分工所带来的结果。细则细矣然而只把眼光盯在一个“点”上却也很难显示出宏观的全局思维。所以近来学界强调文学研究的“古今演变”,重视小说发展嬗变的探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寻找文学前进的规律。从这一点上说,《论稿》也有先见之明。四辑论文中论述当代小说的有两辑,基本上占了全书的一半。仅从这篇幅上来看也可见作者对它的重视。其实,小说美学从根本上来说,古今是相通的。打开古今演变的通道,更容易发现它的发展规律。在更高层次上透视其中的思想和文化特质达到人类自由地认识和征服客观世界的目的。吴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值得钦敬。
吴士余先生在从事着编辑工作并且还担负着繁忙的行政领导,《论稿》是他在业余时间撰写的,这使他和时下的学院派的小说美学研究路数不同,《论稿》对此也有着明显的反映。全书虽然经过认真的编辑但可以看出它基本上仍然是论文的结集。由于这些论文完成于不同的时期,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而且又有鲜活的生命力,全书用文化统领倒也是神来之笔。相对说来在系统的梳理上却也浮现了不甚完整和严密的痕迹。从《再版后记》来看,作者曾从不同层面补入了几篇论文,以求弥补旧著遗留下的一些空白。然而,从学术层面来看似乎还有可以改进之处。例如,第一辑在阐述“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的思考”时,说到了儒文化和佛文化,而丝毫没有提及道教文化。因为我国道教文化对小说的影响之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而作者却只字未提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察之处。其它诸如说到海派文化是相对于地域文化而言的戏剧文化和诗学文化等等又是从文学文体角度提出的而中和文化则又是从传统文化的特质层面来说的,选题似乎缺乏一种内在的逻辑,况且又难免会有挂一漏万之虞。
瑕不掩瑜,《中国小说美学》是一部值得认真阅读的书。
《中国小说美学论稿》吴士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3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