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哲学和哲学家们都会给人有点不一样的感觉,记得1990年代在学校里念书的时候,有个学法语的漂亮MM问我学什么专业,我迟疑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吃力地答道:“哲学。”那个MM眼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随口就说:“你们学哲学的人一定很聪明哟!”家乡的父老则对我说:“学这东西可以坐办公室,吃公家饭,还能当官呢!”
现在说学哲学的人聪明,一定是脑袋进水了,要不然就是望文生义,我现在也认为,能赚钱、能抓权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咧!你瞧人家过得多滋润。说到学哲学能当官,我恨不得当胸给说这话的人一个黑虎掏心。
对哲学情有独钟的人在一般人看来都是一些眼高过顶,心怀天下,给人的印象十分怪异,这个倒是事实。像朱熹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问了一个怪怪的问题:天之上又是什么?像陆九渊还是十几岁的中学生年龄的时候,就能说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样高深的话。古人讲究“观志”,听了这话的人一般都会说:这小子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啊!如今,我刚上初中的外甥成了一名书呆子,姐姐说像我,我的建议是赶快让他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打消多余的杂念。
《自从有了哲学家》,是一本小书,却足以消除对哲学和哲学家的神秘感,给哲学家们钉在普通人的位置上,甚至多少还会打消不少人想借哲学吓唬人的想法。此书的妙处在于它不是罗列哲学家们的思想如何高深,而注重其生平、交往,其身心是否健康。躲在华丽思想下的哲学家们,终于原形毕露。比如,笛卡儿有自闭症,怕见人;黑格尔形象猥琐,口齿不清;达尔文得了恐惧症,不敢出门;尼采是个妄想狂,虽然藐视女人,但真的见到女人,却十分害羞扭捏等等,都是我们庸常人的常态,想不到哲学家也是如此。
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哲学家们写了几百页要证明的内容,用一句田家村语表达出来,感觉就像隔壁邻居王老五对你说:喂!哥们,别整这整那了,都是你自己瞎想出来的。这样,农民大哥、工人大哥们都能用他们素朴的经验来做判断。
哲学本来是很平常的,哲学家也没有值得神秘的,它不代表真理,也不是智慧的化身。哲学史上说:哲学产生于古希腊,是“爱智慧”的意思。这证明哲学并不等于“智慧”、“真理”本身,“智慧”、“真理”在古人眼里,是神的品格,而作为人,只能对“智慧”、“真理”感兴趣,小心地思考一些智慧问题,不是“智慧”、“真理”的拥有者,谁说这话,谁就是一个很无聊的人。
哲学这个东西放到古代中国,属于《经》的范围,那也是圣人的事情,古人从来不敢私自冒犯一步,抱定一种述而不作的态度。《大学》里说:“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佛云:“莫筹量人人而取,人善筹量人人而病,人筹量人人,自招其患,唯有如来能知人耳。”圣人们早就明确地放出这话来了,真正了解一个人都很难,何况那些宇宙、天理,故而只能以一种谦卑的态度。梁漱溟感到唯识学的名词深奥,十分难懂,请来熊十力到北大讲唯识,谁知熊十力却自立新说,搞了一个《新唯识论》,梁漱溟很不满,认为一个没有“登位”(佛家所讲的果位)的凡人,没有资格创立新说。
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准确地讲,大部分应该称为“神学家”、“理学家”、“心学家”,本质上是个注释家,圣人们的弟子门生,循规蹈矩,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敢指天划地,牛气烘烘。
哲学家给人造成神秘感的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其著作晦涩难懂,其实,古代历来流传下来的经典都很通俗易懂。哲学开始难读,大概到了德国古典哲学,达到顶峰。N年前,我开始读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后来又买来了胡塞尔的一套《逻辑研究》、海德格尔的《选集》,如观天书,到头来,时间和金钱两方面都浪费掉了,大脑也深受刺激,难道我不够聪明,看不出来那高深的东西,却买来了一个教训:十句话内看不懂的东西,坚决不再看。后来,看了一位知名学者年轻的时候读了一年黑格尔,发现其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差点儿没疯掉的经历,深以为然。我确信一个真正把问题搞明白的人,他说出的话,一定是明白通畅的,而且足够吸引人。民间有言:“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大概,真假的问题真的可以用简单和复杂来区分。
黑格尔的那一套在宗教色彩浓厚的美国就吃不开,人家认为道理都在一部《圣经》里,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们,你以为你是谁啊!宇宙和社会的秩序掌握在上帝手里,可不是掌握在一个哲学系教授手里。
但是到了中国,其道大行,那种无所不包,自称达到哲学顶端的,恰恰又是模糊不清的东西,深合一些人的口味,哲学原来也有贵贱之分的。我第一次听到黑格尔的时候,感觉其威名如日月之光,对其的仰慕如长江之水。记得大学时搞辩论赛,其中一位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原想把对手镇住,不想对手是位学究,熟读《小逻辑》,把那个名言的后半句也说出来了。这位口若悬河的辩手顿时变成哑巴,我当时深感黑格尔的战斗力之强,有了黑格尔这顶帽子,定然战无不胜,拿孔子、老子都罩不住,当时,能罩住他的,恐怕只有马克思了。我的一位师兄因为通读了《资本论》,被誉为才子,辅导员特地请他来和我们交流读书经验,羡煞吾辈。
谁知,哲学界的天空也如政治一样,说变就变,马克思不流行了,黑格尔也不流行了,胡塞尔、海德格尔亦江河日下,在一个价值趋于多元的社会里,谁想在思想上取得独尊,都得要给出一万个理由。
《自从有了哲学家》这本书里,作者努力地证明:哲学家们的思想不过是个人经历的烙印。笛卡儿怀疑一切,大概与其一身体弱多病,大部分光阴躺在病榻上有关系。我以前看过《弗洛伊德传》,得知他的潜意识来源于在火车上看到黑暗中发出朦胧亮光的一盏灯的经历。
这样看来,哲学家的作品,不代表任何人,只能代表他自己,属于个体述事。那种在文本里离开了个人意识和情感的追求,玩弄一些抽象概念的做法,在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已然行不通了。就像作者所言的:在思维的房子里,我们谁都不是主人。
这本书开篇就说道,4000年前,人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自从有了哲学家,人们开始痛苦失落了。给人的印象是:哲学真的必要吗?不过,我认为哲学还是需要的,我知道,有人就像朱熹和陆九渊一样,天生就有一种很高的精神追求,可以甘于清贫,但不可以没有思想,他们虽然没有学习哲学专业,但在各行各业中,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达到对宇宙和人生的体认,这是真正的哲学,用他们的宽容大度、沉稳睿智和铮铮铁骨,给哲学一个最好的证明。
本书作者选择的第一个哲学家是泰勒斯,意味深长。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最难?回答是:认识自己。什么最容易?回答是:给别人一个建议。在中国也有“为人之学”和“为己之学”的区分,私下认为,哲学不过是“为己之学”,也就是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而不是占领他人的头脑,“给别人一个建议”,成为思想上的暴君。“给别人一个建议”是最容易的,真正地认识自己,恰恰是最难的。
自从有了哲学家》语言流畅优美,无疑是一味可口的良药,在中国,人们吃过太多的人参大补丸,今天补物质与意识、明天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吃五谷杂粮的胃肠,怎么能受得了呢?给沉重的肠胃泻泻虚火,这本小书倒是挺有用的呢。
《自从有了哲学家》德药尔格·齐特劳著 王泰智 沈惠珠译/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