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热情地接纳王侯将相,好多普通的生命被时间遗忘。对待平凡人生,历史缺乏一种公平和包容的态度,平凡生命自有他们的精彩,同样需要记录和缅怀。他们是历史舞台的小角色,却不是小演员,许多人生的大道理都被他们不经意地诠释了,而他们只是默默地活着。纪伯伦的《沙与沫》中有这样的话:“能唱出我们沉默的,才是伟大的歌唱家。”这句话被赫然印在了《八千湘女上天山》这本书的封面之上,是一种历史态度的有力宣扬。在这种历史情怀中,《八千湘女上天山》倾情关注了几被忽略的人生群落,诉说了她们的悲苦,唱出了她们的沉默,也唱响了她们伟大的心曲。
由北京出版社《人生中国丛书》最新推出的《八千湘女上天山》,真实地记载了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垦荒屯田、建设新疆的历史重任落在新疆二十万官兵的肩头,他们长年征战,婚姻被搁置。为了使他们能够扎根边疆,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八千湘女来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这些女兵身份迥异,却都有一种英雄情结,怀揣着戍守边疆的崇高追求,来到了茫茫戈壁。在这里,她们洒下了汗水和眼泪,留驻了青春、爱和梦想,演绎了人生的悲欢,种下了坚韧、宽容、大义的种子。
因为采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写成,《八千湘女上天山》所展示的人生苦难显得真实而切肤可感,有些甚至让人觉得触目惊心。伴随着湘女们的讲述,我们仿佛回到了50年前,置身于她们中间,与她们一起悲欢、一起沉浮。她们遭受的是实实在在的苦难,而我们体会的更多地是设身处地的恐惧、灵魂深处的震颤。看一看她们艰险的生存环境吧:零下四十摄式度的严寒,零上四十摄式度的酷热,铺天盖地的“蚊阵”,极度缺水,食不裹腹,随时将生命吞噬的沙暴……一个生命在沙漠中显得那么渺小,像一滴水,会轻易地耗干。在湘女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不知名的牺牲,林林总总的死亡。有些湘女,在进疆的途中,不经意间就失去了生命。有的是因为翻车而跌进了深谷,有的是因为半夜解手,没看到护栏而摔到楼下,有的就是因为得了一场普通的病而没有熬过去……
花季里的生命,消失得无声无息,最让人扼腕的是,她们壮志未酬,便死在了西去的路上,带有了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这些人的死,让我们感到了生命的脆弱,而那些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卓然挺立的生命又令我们叹服生命力的顽强。《八千湘女上天山》辩证地看待了生命现象,既流露出生命易逝的感伤,又歌颂了生命力的韧性,这是它的深层意义所在。
诉说并不是《八千湘女上天山》的目的,催人深思才是它的忠实追求。从湘女多舛的命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疼痛。新中国解放了,而妇女的解放才刚刚开始。她们带着神圣的梦想,热血沸腾地奔赴新疆,她们的真实使命是与官兵们婚配,这是一种杂糅着苦味的“解放”。伟大的战略目的在某种景况下不得不以牺牲湘女们的个人幸福为代价,对于她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因伤病和苦难,爱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湘女们的婚姻有许多不幸,但她们还是认真地为人妻、为人母,在艰苦的环境中劳作,这是一群溶炼着苦难的女性。
在湘女们的讲述中,我们还是能听到一些“无怨无悔”的声音,这又不得不让我们钦敬母性的宽容。
《八千湘女上天山》让我们牢牢记住了“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它将记忆的碎片整合,力求恢复历史的原貌,在真实的叙说中,透出了沉朴、厚重而又感人至深的力量。
《八千湘女上天山》卢一萍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2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