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快感》是罗兰·巴特一本书的书名,这个名字正好是我读完《谁是罗兰·巴特》后的感受。
在法国,罗兰·巴特是和萨特享有同样殊荣的作家,今年是萨特诞辰百年,国内媒体重提萨特的种种影响,各种研究萨特的书籍蜂拥而至,但除了怀念,又有几个人会重读萨特的经典著作呢?《谁是罗兰·巴特》似乎是一种孤独的纪念,它是6年后的再版,这一事实本身就包含了纪念,无论是对于作者、当年的读者,还是今天的我们。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大师的精神,用零度写作的方式在重现,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在研读,用结构主义的方式在解剖,这会使得那些读惯大师作品的读者再一次体验到阅读快感,这不是文字带来的通畅,而是思想带来的诡辩。这是让人着迷的,也是让人难以一气呵成读完的真正原因。比起早先大师自己写的《罗兰·巴特谈罗兰·巴特》,这似乎更像是一本词典,数个美丽谜团背后的答案就在书里。
除了大量分析罗兰·巴特的哲学生涯、代表著作和学术观点的文字外,第六章《背影》也是有趣的,它对比了萨特、福柯等与他同时代的智者。其中,《文本的快感》分析了巴特的政治观:“对政治而言,他自然而然提出敢于懒惰,静静地坐着闲着,春天来了,春草任意生长。”巴特与政治意识、与外部世界、与八卦绯闻都是远离的,他留给世人更多的是他的文本。
书中谈到《符号帝国》时,有一段最有趣、最富于巴特风格的段落:“巴特说,食物与筷子具有和谐性,还具有母性特征,这种准确,细致,十分小心的动作正是用来抱孩子的那种细心劲,这种用具不用于扎、切或者是割,从不去伤害什么,只是去选取、翻动、移动,重新发现质料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缝隙。”
作者依照中国哲学的方法对此进行解释,筷子具有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意味着东方的智慧,巴特将细微的物件与哲学主题巧妙地牵扯,将文学写作与理性陈述有机缝合。
相信那些热爱罗兰·巴特的人们,会如我一样在书中再次体验到文本阅读的快感。 |